首页

景点

景区打折卡

图库

攻略

地图

国家地理

世界奇观

酒店机票

户外商城

天气

论坛

企业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 游记攻略 > 克里雅人 大漠深处的部落
2007-6-15
克里雅人 大漠深处的部落

  1896年1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着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追寻到它在沙漠的尽头。他想知道,克里雅河的尽头到底在哪里……

  斯文·赫定沿着古木参天的河岸,一直向塔克拉玛干深处走去,他发现这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在奔跑,而且也是大批野猪的乐园,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竟有一个牧民群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个风景如画的沙漠绿洲就是克里雅。

  神秘的克里雅人

  在地图上,克里雅只是新疆的极小一点,它在地图上的名称叫做达里雅布依,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河沿的意思,因为它分布在克里雅河的中下游两岸。

  寻找克里雅人要顺着新疆地图一路南下,在南疆先找到昆仑山北缘,然后在若羌至喀什2000公里断续连缀的绿洲中寻找于田县的方位,很快你就会在于田这处小黑点上找到一条南北向长达千多公里的克里雅河。

  克里雅河孕育了克里雅绿洲,其标志就是自于田县城以下中游的草滩和下游广袤繁盛的胡杨林,以及在这片绿色沙海中繁衍生息的克里雅人。最早将克里雅记载于文字的是两个外国人:一个是瑞典人斯文·赫定,另一个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借着这两位大名鼎鼎的探险家、考古学家的不朽著作,克里雅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名扬海外。但是,历史并未因斯文·赫定的记述而在这里喧嚣起来。克里雅人始终离群索居,被人们称作沙漠里的“原始部落”。关于沙漠深处克里雅人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这片绿洲;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最有传奇色彩,即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楼兰人的一支。现在他们虽属于维吾尔族的分支,但有许多生活习惯与维吾尔族不同。

  全国最大的原始胡杨林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中部,除去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克里雅河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流量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

  几个世纪以来,克里雅河养育着两岸数百公里长的绿洲和生活在这里的克里雅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原始胡杨林,羊群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胡杨树叶,村民以胡杨、红柳树干搭盖棚屋,靠放羊和挖掘沙漠药材维生。生活用品,则依赖商人经营运送。

  1959年达里雅布依乡成立时,克里雅河全年都有河水流过乡政府所在地——大河沿村。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为了开垦上游的20万亩荒地,于田县在克里雅河上游修建了水坝,拦截了克里雅河60%的水量。由于盐碱化严重,开垦的土地最终还是被撂荒了。

  现在,即使是每年雨季水量最大时,克里雅河也只是流进沙漠100来公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河沿村成了浩瀚沙海中的孤岛。

  更为严重的是,克里雅人的生存离不开胡杨林,他们放羊、烧火、盖房都取材于胡杨树。由于人口少,他们与胡杨林的关系原本是和谐的。但是,河流收缩导致了胡杨林退化,在这种情况下,克里雅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给胡杨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千百年来,人类与绿洲、绿洲与河流、河流与人类,形成了一种相对的平衡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在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前是脆弱的。无论是人为的因素还是自然的因素,一旦外力打破这种平衡,损害都将是无法挽回的。

  由亮到黑的住所

  一户克里雅人的住所通常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房间组成。普通的一间房子差不多要用去百来棵胡杨树。房子没有地基,以粗大的胡杨在沙地上像围栏般分割成门厅、客厅、厨房、大大小小的卧室乃至储藏间。屋顶先用椽子搭建出基本的轮廓,其后则是在粗木间用更细小的胡杨枝、红柳枝把缝隙弥合起来,剩下的空隙则用粘稠的河泥堵上。

  克里雅人在门厅里铺上松软的细沙,墙壁木柱之间特意留着取光的空隙,阳光从中挤进来,各种光影穿插交汇成奇特的幻景,置身其间,给人一种升华飞腾的感觉。

  厨房隶属于门厅,没有灶台,只是在沙地上掘出一个浅坑,类似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火塘。也难怪,克里雅毗邻大河,只要在沙地上挖下去几十厘米,湿乎乎的沙子带着潮热之气便会扑面而至。

  从门厅通过由整块树皮制成的门便到了主屋,主屋用来睡觉和作为客厅,面积通常有50平方米或者更大。主屋中间是一个透光的天井,四边全是用原木围起的床,床由沙子堆砌而成,上面铺着用羊毛自制的毛毡子。床上通常只有一个柜子,这是克里雅人的全部家具,家里的被子都摞放在这里。再往里就是一个黑洞洞的小屋,四处全不透风。克里雅人生活的环境地处沙漠腹地,炎夏季节地表的气温通常要高达50摄氏度以上,克里雅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待在家里睡大觉。在最热的时候他们会躲到小黑屋里,然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慢慢往外移,到了晚上,索性抱了毡子睡到沙包上去。

  炭饼与老爷车

  以牧羊为生的克里雅人在羊群上的投入并不多,羊群差不多是可以“自理”自己的生活。尽管搭盖羊圈的工作看上去是如此简单——只需将细嫩的胡杨枝条围成一个圆圈就可以了,但对于一切从简的克里雅人来说,这一切还是来得麻烦,他们更愿意让羊群露宿于草滩树丛。

  吃羊肉要选择季节,天气太热时往往不能杀羊。由于没有任何保存羊肉的手段和工具,在这个时候杀羊,克里雅人必须要在3天之内撑开肚皮死命地吃。除了一般的炖、煮及作为面条的配菜外,羊肉还可以做成一种克里雅人独有的炭饼。

  一张再普通不过的炭饼分量也在5公斤以上,炭饼看上去像是超大的馅饼,馅是用香甜的羊肉碎丁加上一点点洋葱碎末混成的,外面包裹着重达数公斤的面粉。要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烤透实在是需要点儿功夫和技巧,克里雅妇女往往要从小在火坑边学上十几年才有可能掌握。先点上一堆旺火,待火燃尽后将炭饼置于其中,上面盖上厚厚的沙子,防止热气从中散出来。约摸半个小时之后,火烫的炭饼就可以从沙坑中挖出来了。炭饼的吃法简单,用宰羊的小刀剖分成若干块,香喷喷的味道会立刻充溢了房间。

  要吃到炭饼,就得有面粉。而面粉、蔬菜以及诸多的日常用品全要从几百公里外的县城贩运过来。以前,骆驼、毛驴是克里雅绿洲上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的情况好了许多,一些淘汰多年的汽车在这里成了主力军。克里雅简直可以称作是老爷车博物馆。一辆4吨的车要在县里等上一个月才差不多把货备齐,最后满载着搭车人出发。去克里雅的行程是没有时间限定的,从城里一路行来,最快捷的走法(晓宿夜行)也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

  终结离群索居的时代

  上世纪50年代末,政府派人来到这里,建立了达里雅布依乡,将乡政府所在地设在大河沿村。但在“文革”中,克里雅人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一支石油勘探队正在塔克拉玛干距边缘250公里的沙漠中间进行野外作业,他们是首批进入这一区域进行勘察的人员。当沙漠车翻过一座沙山,眼前的景象令车里的人都惊呆了——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央,竟然有一个村庄,一座座简陋的木房子后是惊恐向他们张望的村民,他们发动沙漠车,冲下沙山,准备看个究竟,刹时间,村民们被吓得四散奔逃……

  随后,很多报刊都报道了相关的内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央,发现有原始部落……

  198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派人来到大河沿视察,在这里建立学校,培训医护人员和兽医,解决用电、用水问题,开办邮政所和信用社,克里雅人桃花源式的生活方式开始被现代文明所渗透。

  从于田县城出发,在宽阔的林荫大道上行驶不久,折上克里雅河东岸坑坑洼洼的土路,这样一直向北220公里处,就是现在的大河沿乡政府所在地。虽然在很长的一段行程内看不到一点儿人烟,但沙漠中的风景却不会使旅行显得单调。火红的朝阳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跳跃,清澈如碧、蜿蜒如带的克里雅河从沙漠上缓缓流过。那如火燃烧的红柳,流金溢彩的胡杨,婆娑起舞的芦苇,五彩缤纷的叫不上名字的灌木,还有河床上如云絮般散落的羊群,苇丛中旁若无人静静穿越的驼队,都让人惊喜和赞叹。

  当克里雅河的水流变得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时,就到达了大河沿村——乡政府所在地,这里集中了一二十户人家。据乡长说,如今,有263户、1290位克里雅人分散居住在克里雅河下游的110多万亩胡杨红柳丛林里。

  乡政府和学校坐落在村西,是1989年由自治区政府拨款修建的。校长和老师大都是外乡人,一年中只有寒暑两个长假才能返家探亲。学校现有学生120名。

  在乡长家,笔者看到了一份结婚“请帖”。“请帖”是从报纸的边角撕下的一小片纸条,发出的日期已在7天前,是由村民一户一户传递过来的。笔者不敢肯定达里雅布依乡的面积是不是全国乡镇之最,但它南北距离竟达500多公里,如果从南到北发出一个通知,至少半个多月以后才能到达。在政府管辖还没有触及这里的时候,牧民们全靠骆驼和毛驴来运输他们所需的生活用品。现在他们可以坐车到县城去赶集,卖掉柴禾和羊皮,换回珍贵的茶和盐。

  2002年,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丝绸之路光明工程”给达里雅布依乡带来太阳能电力,每户克里雅人家的屋顶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板;2005年8月,该乡乡政府在附近安装电视发射塔,周围8户人家中4户有了电视;如今,克里雅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拥有一辆摩托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正在规划修建从于田县城通往达里雅布依乡的沙石公路,克里雅人正在终结离群索居的时代。

第[1]页 
更多精彩资讯
·古城废墟 马背上的北庭古道
·新疆:千年古城前的徘徊
·准噶尔盆地:五彩斑斓大漠传奇
·天山天池 好一块凝固的玉
·新疆天池十大谜团待人解
·行走西极地
·克里雅人 大漠深处的部落
·桑皮纸 书写沙漠的皱痕
·戈壁“彩虹”:黑英山的手工纺织
·一个民族的灵魂:维吾尔木卡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hot | 互利合作hot | 诚聘兼职new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欢迎全国各地景区、游乐园、度假村、农家乐、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加盟成为本站合作伙伴! >>点击详情
Copyright © 2003 - 2010 中国旅游网 www.51ya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