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多云转晴
坐在开往克孜尔千佛洞的班车上,临座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姓张,刚考上乌鲁木齐的大学,是石窟研究所的子弟。边观察风景、路线,边和她聊天。从她那了解到,库车附近的龟兹千佛洞群(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玛扎伯哈千佛洞、托乎拉克埃肯千佛洞)统归克孜尔管辖,必须从克孜尔请导游过去才能进窟,而且费用颇高。
从库车到克孜尔,先沿通往阿克苏方向的国道向西走1、2公里,转北(右)上217公路,在通往拜城的岔路口转西(左)上307公路,车行约30公里,有一个写着克孜尔水库的路牌的路口,千佛洞离此约10公里。转南(左)入乡间公路,然后又一个左转,公路从一座小山中间穿过,两边是如墙般的山体,开始下坡、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前下方是一条蜿蜒、闪亮的河流----那是渭干河支流木扎提河,河流两旁是青葱的水草,河对岸一列暗红色、如屏风耸立的山脉迎面倾来----那是天山支脉雀尔塔格山。河这边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白杨树林,中间一个小人工湖如碧玉镶嵌,龟兹石窟研究所就坐落于这树丛山影之中。克孜尔千佛洞位于刚刚经过的沙积岩山上,这列沙积岩山高约200米,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向南伸出,形成一个直径约2公里的半圆弧型。从生态环境及山型地势来看,这里不仅是一个极适合农业社会的生活地域,而且风水甚佳。在南疆转了几千公里,于此僻静之处竟然有个世外桃源,让我欣喜不已。克孜尔千佛洞实际位于拜城县境内。
一进研究所的院子,倍感空气清凉,为之神清气爽。下了车,住进当地唯一的宾馆:两排平房。要了一个最便宜的单间(没有单独床位),一间房、一个洗手间,没有空调、电视。简单、利索、远离烦嚣。房租30/天。
院子里有两间餐厅,一间是国营的清真餐厅,一间是四川人开的私营湖滨汉餐。只有汉餐还营业,吃晚餐时认识了两位在这做导游的年轻人,他们告诉我明天跟团队上去,可以省下请导游的费用(100大元)。天色近黑,信步绕过人工湖,穿林间小路去河边转转。木扎提河比想象中流淌的更加湍急,在最后一抹天色的斜映下,波光暗闪。不知道它曾见证了多少兴衰荣辱。
勘察了新环境的周遭地形(个人习惯),又回到餐馆,挑了本《龟兹石窟漫谈》,准备睡前慢慢阅读。回去的路上,发现随身携带的Peztl-TIKKA头灯被遗忘在了库车的宾馆。
当晚睡了下慕士塔格以来最香甜的一觉。
8月13日,阴
今天的天气宜于四处走动,可惜光线太差,怕拍不出好照片。
上午10点半,在千佛洞入口前的葡萄架下,吃了2个茶叶单做早餐,0.80/个。退了房间,吃着雪糕,和几个摊主边说话,边等团队。中午,小东北过来把我安排进一个来自乌鲁木齐的教师观光团。很巧,他们的导游是他们学校的老师,趁暑期出来的。跟着一大帮子女老师们(只有两个男性),存放好相机和提包,我们慢慢地开始的对各窟的参观。
克孜尔千佛洞是新疆地区最大的千佛洞,其开凿时间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持续了接近一千年。那时的龟兹国,居于北丝绸之路的要冲,王室与汉朝王室通婚,属于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是一个商业兴旺、农业发达的城邦国家,信仰佛教比较早。从克孜尔千佛洞的规模来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达、人民对佛教的信仰虔诚。一直到公元11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王朝借助阿拉伯世界的宗教力量,发动了历时经年的所谓“圣战”,并将龟兹、于阗的居民驱逐到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穆斯林才在此立足,留下了现在的维族等少数民族。此后,由于伊斯兰教对异教采取强烈的反对态度,并憎恶偶像崇拜,使龟兹地区的石窟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沙积岩的不断风化也消融了不少历史遗迹。
克孜尔千佛洞以壁画闻名于世,雕塑作品留下来的只有三具下身。本世纪初,德国、英国、俄国、日本的考古、探险家对这个地区的石窟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和研究;其中又以德国人和日本人为主,切割剥离、掠走了大量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目前我们走入一间间石窟,看着那些斑驳、阴暗墙面上,生动而残缺的壁画,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形容此时我的心情。(有关克孜尔千佛洞各窟详情,将在另一节专述)
走下千佛洞,沿指示牌向左转,是通往千泪泉的小路。走大约500米,在山体中间,山谷尽头是一个直径约50米的半圆岩墙,有地下水不断从岩层中渗析而出,坐边一株白杨树顽强的生长着。是一个冥思的好所在。
回到院子里,吃了清真餐。认识了纪念品小卖部的小殷,他听说我打算租一辆出租到307公路岔口,再搭乘有拜城往库车的长途车时,豪爽地答应帮我解决去库车的交通问题。
赶着去木扎提河边拍了照片,回来小殷介绍乌鲁木齐教师观光团的王主任和我认识,商量好我搭他们去库尔勒的顺车到库车。下午5点,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离开了克孜尔千佛洞。再见,再见!
本节开支:长途交通10,吃饭23,住宿30,门票35,饮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