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去海南岛的飞机上,偶然看到一本旅行杂志,上面一幅照片令我在我的记事本上记住了一个名字:疆北禾木。我想我一定要去这个地方。两年后,我真有机会去新疆了,记事本上的名字自然就成了我的指南针。机缘巧合,在广州众多旅行社中,竟然让我们找到唯一一间有去禾木的。直到现在,几乎所有旅行社去新疆的线路中,也找不到禾木的名字。那个地方太美了,但路也太难走了。那次,如果不是有进去运木材的当地大卡车的帮助,在泥泞的路上,他们的车拖着我们的丰田面包车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我们都不知怎样出来。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一切全是免费的。所以要到禾木,一定要用吉普车。
凡去北疆,都知道要去哈纳斯。禾木就在去哈纳斯途中另一个路口再往北走。车进入禾木境内。就没有了途中或目的地景点之分了。一路走过去,那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景色,令车上的几个摄影发烧友叫车停了又停。拿着长焦短镜贪婪地拍了又拍,就是不肯走。从山坡上一路延伸下来大一大片平坦的草坪,山坡上不规则地种着一片片松树。绿色的草坪上开着白色、黄色、紫色的野花,间或一两个蒙古包和几只牛羊在吃草。有几次一群牛挡住了路,禾木的景色令我们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外国电视剧《海蒂》里的阿尔卑斯山的景色。
到了禾木乡,在群山草坪的包围中,居然盖了几间木房子,在接待客人的唯一餐厅里,当地的县长热情地陪我们喝酒,那是当地自产的一种奶酒,一大碗喝下去,感觉好清醇,当我们有了几分醉意的时候,竟然跟县长斗起酒来,四个南方的女孩斗起酒来,一点不比新疆人差。
第二天,在县长的带领下,从我们住的地方,走过一座100多年前白俄罗斯人造的木桥,过了禾木河,步行翻过一座山花灿烂的山。禾木乡的特点是牧场广阔。一望无边的草场上,不时看见休憩的牛羊,几个牧民的小孩在山上摘草莓吃。什么都吃的广东老乡当然不会放过这天然的新鲜水果,马上在草地上展开摘草莓大战。在回去的路上,在路边的枯树上还发现很多磨菇,又摘了许多,说要叫餐厅的人拿来滚汤最鲜甜。
走在柔软的草地上,看着远方天上的白云,长满红松的山坡,草地上开着各色野花。恍惚间象身处一个神仙境地。因为还不是旅游景点,禾木乡没有什么景点名称,也是因为这样,更会被她迷醉。
感受过禾木,再到哈纳斯,就真正知道旅游景点和天然景色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