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

景区打折卡

图库

攻略

地图

国家地理

世界奇观

酒店机票

户外商城

天气

论坛

企业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四川旅游 > 游记攻略 > 四川游记攻略:中国的四姑娘山
2007-5-3
四川游记攻略:中国的四姑娘山

    1。 出发 - 7月15日
  
  四姑娘山,早听说过。那还是1996年,几个同事背着帐篷之类的便去了。自此便知!四川有个四姑娘山。号称“中国的阿尔卑斯”!由于本人从来偏爱“腐败游”的缘故,每每寄情山水时,总找些方便舒坦的地方。无论是三亚,周庄,西塘,杭州西湖,大连乃至北京的后海酒吧等等等等。还有对那种诸如“中国的XXXX“之类的大多不以为然,明明是自己的,却要戴个洋帽子,估计也就是“GIODANNO“之类的“名牌”吧。
  
  整整八年后本人这才步人后尘,对早已知道,却不甚向往的“四姑娘山”溜达过去。一切都是被动而消极的!不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后来的喜出望外,到最后的深深震撼!
  
  上海到成都一路不提,5折机票,心中暗自得意了不少。省一个就是挣一个。这一路的旅伴包括本人竟然是四个大小会计(还有一个前出纳,刚转了的会计)。成本的概念不强都不行。^_^
  
  飞机顺利落地,成都竟然有几分凉爽,接机的朋友热情有加。成都的火锅毕竟少不了,“快乐老家”更不是盖的。没开始吃,火红滚烫的鸳鸯锅底除了熏出一嘴的口水,再加上三五十个喷嚏,气氛顿时便多了些浓浓的“川味”。闻着便如此浓烈,吃起来饭桌上食客们各自也是奋勇争先,主人请的满意,客人吃的过瘾。饭桌上的话题更是没有离开四川,峨嵋,青城自不少说,连灭绝师太,余沧海,郭襄都给提了出来成了谈资,还好本人的“金学”功底深厚,大学几年上课看的那几遍总算用上了,还都印象颇深,一时兴起,便也说了起来。话题展开后,活死人墓,全真七子也给带了出来,正说的口沫横飞,老婆狠狠的一脚,话题便又转回了我们热爱而向往的四川。饭桌上对行程的大致安排也是井井有条,还了解到成都到四姑娘山脚下的日隆镇也就不到300公里,心里盘算着这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行程。过去以后,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么的愚蠢。
  
  2。 在路上 - 7月16日
  
  
  2.1) 成都 - 卧龙
  
  早7点,朋友的车便来了,金杯面包。朋友说,不是不给用好车,别克倒是有,但山路上还是这个好用,在后来事实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开车的司机,一个退役的老兵,在西藏部队里服役过,他在青藏线上的丰富驾驶经验也在后来被印证。在此我们对他致敬。 昏昏欲睡中我们便出发了,成灌高速一路平坦,过了都江堰不久我们就上了盘山公路,真正的行程和考验自此开始。进了阿坝州汶川县地界不远,路况便不堪起来,恍惚中随意看着路边的风景。车忽然越行越慢,后来便干脆停了下来。路边小贩热情似火,热烈推销各种小吃饮料,一打听才知前面塌方堵路,至少要10点以后才能通车,而此时也就是8点刚过一点。路上发动机的声音都静了下来,人声却嘈杂起来,路边村民的热情兜售和一声声的讨价还价声不时传来。这个时候,除了耐心等待,别无他法。等!!!
  
  闲来无事,翻起了地图,仔细一巧,心中有点暗自吃惊,成都和日隆中间竟然横亘着一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巴朗山。准备不足的人,总是吃惊多多。看来前路真的不易。人在焦躁中,时间总是分外的慢,真的过了10点,车还是纹丝不动。越不动,越焦躁,看着前后山路上绵延几公里的大小车辆,大家多少都绝望起来。不知道,谁突然喊了一声,“车动了!”前面的车竟然真的缓缓的动了起来,一车人登时兴高采烈起来。随着车辆的缓缓前行,我们看到了塌方地点,修路的工人们还在收拾工具,几个警察也在辛苦的指挥过往的车辆。车上四会计中的一个,打开窗户冲着一个小警察恭敬的敬了一个“冒牌军礼”,那个警察微微点头后,大家各自会心的微笑后,车便一路前行了。
  
  汶川县境内一路路况都很不好,可能是修路的缘故,车很难开的很快。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在一个路口看到了指向“卧龙”,“四姑娘山”的路标。无论如何,我们在向目的地靠近,这就好。拐上这条山间公路后,路况好了起来,车速也痛快多了,开车的,坐车的心情也都轻松了不少,顺着这条和“巴朗河”并行的山谷,一直到卧龙的路上,路边不时看到很多收购“圆白菜”的汽车,很多藏汉菜农在忙碌的算帐,装车。这里的菜应该才是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蔬菜吧。车上几位会计都说,这次看到了的圆白菜比以前20年看到的总和还多。其实在这个不很宽的山谷里,地势稍微平坦的地方并不多,能长出这么多东西也真不是很容易。
     
  离卧龙越来越近,各位也越来越饿。一看表也快12点了。午饭,这顿午饭怎么解决? 很快,我们就进了一个叫“杜鹃山庄”的路边小店。又吃到了一顿丰盛的家常川味美食。一鸡三吃:炖鸡块,炒鸡杂和鸡肉汤,还有农家自制的腊肉,让诸位行者现在还回味不已。只是对20分钟前,还在后院踱步的那只大公鸡有几分恻隐。恻隐后,几位还是各自暗下决心,回来还得再来一顿。阿弥陀佛,看来哪只大公鸡又要倒霉了。
     
  吃饱喝足的人们很快就到了卧龙,中国乃至世界最大也是最有名的“熊猫保护和繁育基地”。两位女会计看到熊猫后的忘我欢呼自不再少数了。本人也是真正的这么近距离的和熊猫接触。看着这些养尊处优的国宝们的憨态,也不由的开怀起来。如果各位有兴趣还能“捐助”一百块和熊猫更亲密的接触,只是那只大熊猫和各位基本无甚交流,各位的拳拳爱心,在国宝眼里也远不如那两根胡萝卜有吸引力。不过各位正好可以趁着这个工夫,大行拍照之事,如能胆子大点,动作快点,真的能照出些和“国宝”们水乳交融,亲密无比的照片来。
     
  2.2) 卧龙 - 日隆(小金县)
     
  又开始赶路了,国宝们的音容笑貌自不能忘怀。真正的考验开始了,车在深山的盘山公路上小心翼翼的爬行。巴朗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踪影,在3100米短暂小憩后,知道了海拔高的力量,山下短裤,体恤在这里竟然让人有些瑟瑟发抖。又出发后,天色在正午时分,忽然暗了下来。不知不觉中,车开始在雾区里穿行,随着雾气的加重,乘客们都安静了下来,这时只有2-3米的能见度,窄窄的盘山路甚至不能看到公路的两边,而公路的两边就是悬崖峭壁。此时此景,空气也凝重起来。忽然对面一辆车慢慢驶过,天!这样的天气,上山和下山的车辆都很危险。只是大家各自都不说罢了。退役老兵,稳稳的把握方向盘,车速在这时更慢了。心里连喊阿弥陀佛,上帝保佑,真主安拉,不知道多少遍后,车辆慢慢的穿过巴朗山口,这里的海拔应该在4500米。车辆开始下行后,雾气仍不见散去。路边的一个骑车人此时吸引了我,在如此高海拔的山上竟然有人骑车翻山?!仔细看还真是,一辆山地自行车,一件雨披,一个自行车头盔和一个不大的旅行包。实在钦佩不已!
  
  车辆在浓雾中继续前进,拐过一个山坡后,忽然面前豁然起来,终于出了雾区。而此时的大雨又在给我们的旅行制造困难。坡陡弯急的山路上,雨水路滑更让人揪心。如果在这段 路上碰到塌方。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呐!在雨区里又行进了半个小时后,太阳出来了。又是一个拐弯后,一座巍峨的雪山出现在面前,在云雾里,趁着雨后的骄阳和蔚蓝蔚蓝的天空,我们各自都惊呼起来。“雪山!!雪山!!”车停在一个叫猫鼻梁的地方后,车停了下来。几位鱼贯而出后,对着雪山赞叹不已。猫鼻梁立碑说明: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从未被人类征服)。拿着DC和DV的我们一通狂拍后,对四姑娘山的向往更加急切起来。
     
  日隆镇,坐落在四姑娘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依山势而建,可以看出来,旅游业对他的发展有多大的推动力。小镇上酒店林立,商铺密布。酒店各种档次的都有,四星直至青年旅社。入住后,心情稍微平静一番,上街游荡起来。路边小店一顿不是很好吃的便饭后,各自休息了。毕竟我们从成都出发,整整9个多小时的车程,已经足以让这些“腐败分子”们疲惫不堪了!
 
  7月17日 - 长坪沟
     
  又是一个大早,又是一个睡眼惺忪的早晨。万里有云!天气不赖。长坪沟喇嘛寺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和马夫。真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可以看得出,这里的马比游客多不少。在这里马夫和游客被严格的管理着。买了马票后,按编号找马,没有讨价还价,更不用担心马夫宰客,一切可以说井井有条。这么好的管理实在让人意外。150块到两河口,地图上看来,已经是比较深的地方了。木骡子这个地方,当时我们还觉得有点深不可测,关于木骡子,后话再说。这一行五人,各自上马后,上路了。马上坐定后,回头一看,不禁互相看着笑了起来。原来有一位身材伟岸之士骑了匹身材娇小,少显瘦弱的似马似驴之物。本人胯下那匹也不算高的“川马”顿时显得高大神武了不少。走着说笑着,大部队慢慢的走入了绿树茂密的山间小路中。。。。。。
  
  开始的路尚可,还算平坦,马匹走的不紧不慢,我们在马上也悠哉悠哉。一转头便是一幅画,一望眼就是一个风景。DC,DV齐招呼,拍的不亦乐乎。到了二道坪给马买点蚕豆喂马也是一个乐趣。骑马的一个个忙着和坐骑培养感情,马夫们慵懒的倚在路边的树上看着一个个衣着光鲜,少见多怪的大呼小叫。正对雪山拍的兴起,一个马夫冷冷的说,这里的景色很一般。激动个什么劲呀!很快就催促着上路了。
  
  本人的马夫是个正宗的“嘉绒藏族”小伙子,名叫扎西,18岁,高二学生,暑假出来,算是社会实践也好,勤工俭学也罢,这个暑假2-3000的进帐是有了.想想俺18岁那会穷的钻录像厅都没钱,扎西可是地道的“富翁”了,差点流出几点老泪来,眼红至此,再不多说。(关于嘉绒藏族的渊源,下面会有专题)
  
  因为是雨季,这条顺着山间溪流而行的小路非常泥泞。虽然当日天气不错,最深处的泥也足能过膝盖。这些马夫们在如此难行的路上如履平地一般,最重要的是人家大气都不喘,更有甚者,还高歌一曲,隐约间听到有布达拉和雅鲁藏布江的词句。此情此景倒也配合。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上,我们是断然做不到这点的。越深入,真的景色越美,离四姑娘山也越近了。可惜本人骑术不精,在马上不怎么敢轻举妄动,纵然风景千万般的精彩,也要下马方能拍摄。这样一来二去的,马夫烦,自己也不好意思下马了。枯树滩,红石阵就这样走过去了。路上偶遇一牦牛小屋,内有新鲜牦牛奶出售,下得马来,歇息一下也是不错,内有“康师傅”8块一桶,一看吃的人竟然不少,看来“冤大头”和饿了得人们真是不少。马夫扎西小声说,我要是饿了,5,6桶也挡不住。不过,那两块一小杯的牦牛奶值得品尝一下。毕竟来一次不容易,况且价格还算公道,来一次纯天然的体会也还好。屋内有好事者的不少信笔涂鸦,屋内主人倒也不很介意。抒发情怀者有之,对追求者大呼关爱者有之,留QQ号寻觅同好者有之。。。。。。看来QQ这个东西已经无处不在了。腾讯上市也就大大的应该了。
  
  小屋外的雪山,小溪,草甸自然是吸引的诸位又是一顿猛拍。悠然中上马去,鄙人便。。。。。。惭愧的被马耍了一道,它轻轻的挪动了一下以后,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马夫牵马过来,我忽然脑海里浮现出关羽,赵云,秦琼,杨家将,佘赛花,指环王里的精灵。。。。。。反正都是骑马帅的。俺便也来了个“旱地拔葱”,一个起,一个落。。。。。。我就四脚朝天的掉在泥地里了,不说掉在地上的感觉,在空中的一霎那,忽然找不到马了,正寻思马的方位,忽然觉得整个世界掉了个个儿,整个世界就革命性的被颠覆了。仰面看到了蓝天,白云,雪山,只是比平时显得更加高大;和大地,绿草也亲近了许多,其实感觉不是那么差劲。再说掉在泥里的感觉,不疼,一点也不疼,就是在各位观众面前有点臊的慌,尤其是竟然有好事者拿DV拍我虎落平阳,想我平日英明神武,嘴大吃四方,竟然在此时此地威风扫地.......真正是“海拔四千米,掉在泥地里”。“马挪动的一小步,我就可以狠狠的摔上一大跤”。起来后再次上马便小心了许多,典型的地主老财上马式,马夫牵好马,找个小山坡,借着地势,扭腰上马,手还要抱着马夫的脖子,帅不帅已经顾不上了,只要别再摔了,如果再摔那就真是“衰”了。自此后,本人上马,下马基本参照这个姿势了,只是有点苦了“扎西”的脖子了。
  
  继续前进了,路越发的难走,除了手紧紧的抓着马鞍,缰绳,一路行来还要四顾着平日难得一见的美景,天空蔚蓝,不是在城市里能够看到的那种蓝,纯净透明,空中不多的几朵云彩,洁白如羽,飘浮在巍峨的雪山旁,壮丽中便添加了几分秀美。除了马蹄声,鸟鸣声,耳边不时传来的流水声越发的显得丛林的清幽。正陶醉,扎西便说:“你们运气真是格外的好,这里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场雨了。”马在不时过膝的泥里艰难行走,泥总被甩起来。一行人等的身上,鞋上,甚至脸上也难免遭殃,虽然一路脚不沾地,但鞋也很快就污秽不堪了。因为众马匹实在是无所顾忌的大小便,泥里浓浓的马粪味也就让诸位旅人自行消受了。其实这正是旅行的一部分,我更愿意视其为一种“财富”。“卫生球”型旅游还是留给腐败分子们去吧。
  
  说是路,其实也就是牧民和马顺着一条山间小河踩出来的一条小路,正逢雨季,泥泞不堪不说,坡上坡下,有些路段还非常陡峭,马居然也能驮人行走自如,不过还是很让人紧张。有些累了,两个膝盖,一个屁股都开始酸疼了。前后左右一起出发的大队人马也忽然少了。看来很多人都回头了。毕竟三个小时过去了。前方忽然停了下来,两河口到了。我们150块钱马票的终点。下了马,就此返回实在心有不甘,但前路难行,又让人颇多几分犹豫。几个马夫倒是鼓励大家继续走,继续走对他们来说可以额外的得到一笔收入。打听完,再看看地图,木骡子似乎已经没有多远了。只是山路更加崎岖,陡峭。终于在一番简单的讨价还价后,开始向木骡子进发了。
  
  看文章有“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看山同样是“山似看文不喜平”,轻易得到的风景总欠缺点什么。就好比坐缆车的人和走路的人站在山顶上会有“同景不同心”的感受一样。过了两河口的山路,除了考验我们,对马匹也是考验。几匹同行的马,有的已经开始打起了响鼻,这是马匹疲劳的一个征兆。坐在马上大家对木骡子的盼望更加急切起来。又是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程,又是一个拐弯后,前面的人开始惊呼:“看呀!木骡子!看呀!雪山!”眼前的景象已经不是宣传画上的了,它真真切切的就在我们眼前。似乎那厚厚的冰川便触手可及了。 阳光下,翠绿的草场,安静吃草的牦牛,矮矮的冒着炊烟的高原小屋,缓缓流淌的高山溪流,还有那让人魂牵梦萦的四姑娘山都离我们如此之近,让我们看的如此真切!我们仿如真的身处世外桃源一般!扎西一声不大的提醒,把我从美景的震撼中揪了出来。这才下了马。眼睛还是没有离开高高的四姑娘山,和那厚厚的千年不化的冰川。虽然我们实际上离冰川和四姑娘山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那天透明的空气里,我们似乎又离得很近。在这副美景前,浑身的疲惫和酸痛瞬间便蒸发了一般。马夫都牵着马去休息了,我们几人也在溪边找了个平缓之处坐下,简单的吃点东西。四个多小时的“马程”,不疲惫才是吹牛。环顾木骡子,应该叫“高山草原”或者“高山草甸”,那个小屋可能是牧民放牧的栖身之所,白天顺便与旅游者卖点东西。高山地区能有这样一个平缓之处殊为不易。木骡子可以很真切的看到“四姑娘山”主峰的侧面,尤其还可以看到一个相当巨大的冰川。这也是许多来四姑娘山的人,把长坪沟的木骡子称为必到之地的原因。但是因为山路难行,很多人在枯树滩或者两河口就返回了。今天可能这个时候到木骡子的人顶多也就是3-50人。能看到这种景色也更觉得珍贵了。
  
  补充了一点能量后,手里的DC,DV又开始了工作。如此的美景面前,又是占用了不少的空间。在一望见底的溪流旁洗手,高山冰川融化的雪水在7月间依然冰凉刺骨。一回头看到几匹马悠然的在溪流旁饮水吃草,一个牧民在和煦的阳光下微微的打着盹儿,又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美好场面。
     
  高原的天气,不会总是笑脸盈人,大家正陶醉时,她就毫不客气的翻了脸。本来缓缓飘浮的云朵,也忽然在山间急速的运动起来,太阳闪到了云的背后,天霎时间暗淡了起来。美丽的四姑娘山和冰川也都隐约起来。扎西牵着马跑过来说:“快走!要变天了!”我们这才赶紧整理行囊。我们提前预备的一次性雨衣终于派上了用场。还没有来得及穿戴好,雨便砸了下来,刚上马,天空中掉落的雨滴中竟然夹杂着冰雹。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扎西抬头看着天,眉头紧缩,这是我见他以来,他第一次有这样的表情。扎西一紧张,我们的马似乎也不安起来。但是我们在天黑前必须返回喇嘛寺,否则就很难说了。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雨还在不停的下,山路更加泥泞了。本来计划返程时停留的地点也都放弃了。一路急进时,马蹄甩上来的泥更多了,马上和马下的人身上都沾了不少和有马粪,马尿的泥。不知谁小声说了句:“看!我这浑身的财富!”我仔细一看,我身上的“财富”也不在少数了。
  
  下山总是比上山更难,人如此,马也如此,而且人和马在四,五个小时的行进后都已经开始疲惫,人在马上重心也要随着山路的起伏不断调整。过了两河口再往前,人和马忽然都多了起来,木骡子和两河口返回的人聚在了一起。行进中,终于看到有人从马上掉了下来,是一位女士,还好人除了一身泥以外,没有受伤。马的问题也不大,脚力不好的马也顶不住了,需要休息和吃点东西。不由得对我的这匹也有点担心,扎西说:“你放心我的马,他的脚力好是有名的”。平稳了一下心情后,忽然发现雨停了。但是,路,依然难行!
  
  又是两个多小时,又看到了枯树滩,枯树滩的风景和进山时似乎有了些不同,是因为心情的变化,还是因为天气的变化?谁又知道呢?再次下马后,扎西抓紧时间让马休息,饮水,我们也在地上活动活动腰腿,这时才是真正的人困马乏了。随着天色渐晚,扎西又一次催促上马。再次出发,心里想到:毕竟快到了。枯树滩而后二道坪,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返回了喇嘛寺。下了马,腰和膝盖似乎都送给了别人,不听使唤。一身,满鞋和着马粪的泥汤。这一行,收获不扉!几个腐败惯了的人,居然在10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后,尚能直立行走,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终于和扎西要分别了,这个小伙子一路把我照顾的都很好。我摔的那下,不能怪他。我们10个小时在马上,他却是在泥地里行走。他的辛苦实在是我们倍数了。两河口到木骡子的100块给他后,马票也给他,扎西需要拿马票到管理处去结算,今天它能从管理处得到30%,也就是45块的收入,加上我们额外的100块,他的收入应该是145块。以他们的辛苦,这真正是他应得的。其实和扎西在一路上有很多对话都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1. 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去西藏,去布达拉宫。我的梦想。如果攒够了钱,我一定回去的。
  2. 问:你信教吗?
   答:当然。要不是当喇嘛不能娶老婆,我会去当喇嘛的
  3。问:会藏语吗?你的藏语和西藏的藏语相似或者一致吗?
   答:会一些。不过我们嘉绒藏族和西藏的藏语是不一样的。但是喇嘛佛经上的是一样的。我会学一些的
  4. 问:去过平原地区的大城市吗?喜欢那里还是喜欢四姑娘山?
   答:去过。去过成都和重庆。当然喜欢四姑娘山,大城市车太多,人太多,我不喜欢。
  5. 问:你喜欢唱歌吗?卡拉OK还是你们自己的民歌?
   答:喜欢,卡拉OK很少去唱。更喜欢唱民歌
  6. 问:喜欢电脑吗?玩儿游戏吗?你们这边的藏族孩子有逛网吧的吗?
   答:电脑接触的不很多。游戏不玩儿。又很多人逛网吧。日隆镇里就有。
  7. 问: 学习如何?准备考大学吗?你们上课的语言是什么?
   答:学习还可以。上大学对家里负担太重。上课用汉语。
  
  。。。。。。。。。。。。。。。。。。。。。。。。。
  
  和扎西就这样分别了。也许这是最初和最后的接触,但是扎西给我留下的印象和四姑娘山一样深刻。
           
    7月18日 -- 双桥沟
  
  一夜无话,累的够戗的人们洗漱完毕后的睡眠自是香甜无比。今天本来的行程应该是“海子沟”,可是据说那里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可观。我们这两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了。所以大家“毅然”决定,进军“双桥沟”-- 四姑娘山景区的“腐败沟”,全程通车!对我等一干“腐败分子”来说便再合适不过了!
     
  上了进沟的专用旅游车,相比昨天的纯天然交通工具,“臀部”的感觉那叫舒坦。车况很好,一水儿的“丰田”面包。半个小时一班。等不多久,就可出发。尤其惊诧,一群日本老太太也颤颤巍巍的上了旁边一辆旅游车。看来,双桥沟的运动量注定不会很大了。
  
  进沟后悠然四顾,由于有了昨日的经历,惊艳处寥寥。无论远处的雪山,和身边那条注入大渡河的小河。好在车上有讲解,小伙子一身藏族的民族服装,有模有样的。有时正是“看景不如听景”,听他那么一说有些事情也能透出那么点意思来。双桥沟里的景点分了好几站,隔了几天居然有点模糊了记忆。那就说说我有些印象的吧。
  
  漂流
  
  我们可能在这一天的最正确的选择,却也留下了相当大的遗憾。本来过了盆景滩,例行照相留影,远眺雪山后,旅游车应该在下一景点停车,车却忽然停了下来。车上的“盛装讲解”说:“可以漂流,如果没有人漂流的话,10分钟后出发。" “漂吗?”有人问。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漂,本人不会游泳,有点怕水。这可不是公园里的“激流勇进”!看了看水势,这里倒是有几分平缓,可漂出去谁又知道呢?这玩意我可是从来没敢尝试过的东西。可是,老婆在旁边跃跃欲试的样子,实在。。。。。。还是上吧。反正有救生衣。前面出发的几组,我看有工作人员“带漂”,,应该问题不大吧?!可是穿好了救生衣后,工作人员说带漂的没人了,只能自漂。我是倒吸了好几大口凉气!把所有的装备扔在车上后,我便硬着头皮上了橡皮艇。(因为装备,后面的遗憾从此而来)
     
  站在岸边觉得水势平缓,上了橡皮艇的感觉却大不一样。水忽然变的似乎很有力量。小舟东倒西歪不说,我手里那个叫做“桨”的东西我却不知道怎么使唤,整个一个烧火棍。工作人员交待了两句,把我搞得差点“三魂出窍”,“1。掉在水里别紧张,你身上的救生衣足够保命;2。手里的桨,基本没用,不要乱动,快撞到什么的时候撑开保证自己的安全!”-(大意如此)。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婆买保险了没有。还没考虑清楚,工作人员连一二都没说,就撒手让我们出发了!小艇一出发就原地转了几圈,我就更有点慌了,想用桨去控制方向根本没戏。正慌乱中,工作人员喊:不用桨,顺着漂!放弃努力后,橡皮艇就转着圈的“漂”了出去。小艇还是不停的以不停转圈的方式前进,稍微平静一点以后,觉得转就转吧。就这样顺着水流呼呼悠悠的的前进着,真有点信马由缰,听天由命的意思。水,这个东西真是很有意思,平静起来,真是可人恬静,终于敢放着胆子看看周围的风景了。这里和周庄的小桥流水,小舟逡巡于细密的河道上的感觉可是有云泥之别。随便的风景就是一座座海拔5,6000米的雪山,山坡上的红杉,冷杉高大挺拔,这种景色都绝对力量十足,有一种逼人的阳刚之美。手伸到水里,果 然是高山雪水,清澈透明不说,在7月间依然的冰冷刺骨。怡然自得间,便想拿出相机,DV来,却忽然想起那些劳什子都在车上呢。那就真正得用心体会吧。跟老婆一路絮叨,如闲庭信步一样的“漂流”,喜出望外!就好比我昨天从马上摔下,每次的过分放松,就是一次深刻教训。水流在一个接近拐弯的地方,忽然急切起来,小艇在水流中转了一个圈后,也似脱缰的马儿对着河岸直直的冲将过去,我慌忙用桨去撑。可是巨大的冲力把我从艇首撞到了艇尾,要不是老婆眼疾手快一把抱住,估计洒家就飞了出去。小艇又是一阵的动荡,顺着水流几个起落,便又到了一个拐弯,水更是不羁起来,这次我连桨去撑也不怎么敢了,犹豫中,我们的小艇就对着河岸冲将过去了,撞力是自然巨大的,但是结果却是戏剧性的。我们的小艇居然被卡在了石头和一棵枯树之间,努力挣扎未果后,竟然发现这片刻的停滞,别有一番滋味。旁边的水流汹涌,抬眼的雪山肃立,这一动一静之间,套句广告,俺的心也飞了起来,“船卡岸边,我心飞翔”!少显绝望中四顾,看到后边远远的有两只小艇也飞速的漂了过来,那两个会计居然什么时候也漂了过来,看着有人居然在水流里奋力划浆,好一副击水争流的景象,不禁的要击节叫好!不过说实话,那种努力,基本是无用功,除了有时让小艇的自转更加有力之外,似乎对艇的行进方向影响微弱。他划的努力,我看着开心。正得意,那支也不听使唤的小艇直楞楞的对我们冲将过来。这时两船四会计登时都慌张起来。正无助时,有人喊了一声,:都别乱动!声音不大但却有力,不容怀疑。小艇真的冲了过来,夹着风声冲了过来,眼睛一闭,剧烈撞击后,扬起的水花飞的老高,本人登时便满身的高山雪水。本该滚滚流入大渡河的水,跑到我们的小艇里不少,刺入骨髓的冰凉!先惊后喜,几个人面对面的都笑了起来。因为这一次的碰撞,我们的小艇也松动了起来,稍加努力就挣了出来。这才看到另外一只小艇上还有一人,刚才那声就是他喊的,真是救命一喊,因为专业,所以安全。其实这种水流根本不用有什么慌张的。暗边的景色实在太吸引人了,可是我们的DV,DC都留在了车上。这一段美好的感觉,只能留在脑海里去缅怀了。
  
  漂流的路程出人意料的长,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紧张?不过这样也好,票钱值了。我们便说:总不会把我们漂到大渡河去吧!水流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平缓起来,远远的看到岸边已经有人在等了。看来我们的高原漂流真的要结束了。快要下船时,赶紧抓紧时间拍了几张照片,总算是弥补这次漂流的遗憾。本人的一身“水”和昨日的一身“泥”都成了这次旅行中的巨大财富。当然还有好事者加上了本人的那次潇洒落马。。。。。。。
     
  双桥沟的其他景色不能说不壮美,无论阿妣峰,日月宝镜岩还是猎人峰都闪烁着他们独有的迷人魅力。可是有了昨日的经历,激动之情无论如何都少了几分。
     
  不过路边的两座碉楼倒是很吸引了我。便好奇的找“盛装讲解”询问。这种碉楼的渊源竟然出人意料的吸引了我。更为这次行程的准备不充分遗憾不已。“讲解”说:"这种碉楼如果到了甘孜州丹巴会更多,所以丹巴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小金这边的碉楼比较零散。这些碉楼大多都是清代留下的。”关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碉楼,讲解说的不是很清楚。这便更让我有了几分好奇。这是我查到的一些资料如下:
     
  1。乾隆两次征金川,调用全国二十三省兵马。第二次历时5年多,用兵12.5万余人(阵亡1.47万人,其中官员908人),动用民夫46.2万多名,耗银7000余万两,而两金川地不足百里,人口不过4万,其中藏军仅4000余人...
    
  2。这大金川本是天险,西滨河,东阻大山,莎罗奔居勒乌围,令他兄子郎卡,居噶尔厓,勒乌围、噶尔厓两处,非常险峻,四川巡抚纪山,曾遣副将马良柱等,率兵进,未得深入。张广泗奏调兵三万,分作两路,一由川西入攻河东,一由川南入攻河西;河东又分四路,两路攻勒乌围,两路攻噶尔厓,以半年为期,决意荡平。怎奈河东战碉林立,易守难攻。什么叫作战碉?土人用石筑垒,高约三四丈,仿佛塔形,里面用人守住。四面开窗,可放矢石,每夺一碉,须费若干时日,还要伤死数百人。这碉虽毁,那碉复立,攻不胜攻,转眼间已是半年,毫无寸效。--据清史演义
    
  3。北京香山一带,至今仍有丹巴古碉的遗址。传说,那是乾隆年间清军出兵大小金川路经丹巴时,看见如此绝妙的建筑和不可思议的防御性能,而画其图带回北京依样建造的。 -- 这个倒没有注意。香山去过,碉楼在哪里却不知了。
     
  清史稿里关于乾隆征讨金川也多有记录。没事看看也很有意思。
第[1]页 
更多精彩资讯
·四川纯摄影旅游路线经典推荐
·小平故里红色旅游全攻略
·亚丁旅游攻略:红色的“神山”
·成都的日子:穿越城市的精髓
·走寻神奇秘境——稻城亚丁
·黄龙溪,千载古镇演绎万般风情
·悠游古镇 听老街讲述千年传说
·古朴雅洁,安宁祥和的泰安古镇
·上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小古镇
·四川游记攻略:吃喝玩乐在成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hot | 互利合作hot | 诚聘兼职new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欢迎全国各地景区、游乐园、度假村、农家乐、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加盟成为本站合作伙伴! >>点击详情
Copyright © 2003 - 2010 中国旅游网 www.51ya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