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

景区打折卡

图库

攻略

地图

国家地理

世界奇观

酒店机票

户外商城

天气

论坛

企业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河南旅游 > 游记攻略 > 河南游记攻略:洛阳六日纪行
2007-3-3
河南游记攻略:洛阳六日纪行

    第叁章  洛阳

    从开封到洛阳,大概三小时左右的车程。车到洛阳的时候已经七点多了,但是因为是盛夏,天还没黑。等摆脱了汽车站外拉你租车住店的大叔大婶后,找好宾馆,安顿下来。问清楚了宾馆总台的服务员,怎么坐车去著名的“真不同”,出门我们就赶忙上了一部在站台内准备开出的公共汽车。

    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洛阳的公交车车况一般,但是报站非常清晰明了,可惜在车上没有线路指示,只能在站台内看,或者仔细留意听报站提示下一站的目的地。大概半小时,我们到了老集,下了车,问了人,在马路边找到了门面都颇气派的“真不同”饭店。因为担心浪费,看了菜单后,点了一个洛阳燕菜、一个黄焖排骨(这两个都属于洛阳水席的菜式),再要了一个香菇菜心(出来总担心青菜补给不足,因此青菜总少不了)。最重要的是点了2碗白饭。在开封吃了三顿包子(早午晚各一顿),现在可终于吃上米饭了。
 
    洛阳水席之洛阳燕菜(“真不同”饭店)

    早就了解洛阳水席的特点就是所有的菜肴都是做成汤水的形式,全有汤汤水水,而燕菜又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道。主要就是萝卜丝,配上其他一些配料,有特点的是它萝卜丝的切法,很有特色,做得还真有些像燕窝,所以才叫“燕菜”。不过汤里放了不少的胡椒粉和香菜,喝起来不是很习惯。不过吃起来就很舒服,味道还不错。黄焖排骨也是水席系列,排骨外面裹着一层粉,焖好了和汤一起装在碗里端上来。味道也非常不错。

    吃完了饭,本想去附近的超级市场逛一逛,但是看看已经近关门时间,而且还要存包,我们嫌麻烦,于是就打的回宾馆了。洛阳的路甚少路标(反正我好象没怎么看到),总觉得不太习惯。西关城区广场上的九龙柱很雄伟,可惜没有安排时间,在下面好好看看,照几张相。坐车经过九龙柱好几次,看到的都是晨练的老人们和傍晚玩耍的小孩子们。

    因为在洛阳的行程安排相对轻松,所以我们就晚了半小时起床,在宾馆用完早餐后,坐上了开往龙门石窟的公交车。大约一小时后,就到目的地龙门了。

    下车后要到龙门,还必须穿过一大片的草坪与商铺。到洛阳的第二天天气好极了,温度不高,天气晴朗,有太阳,但是不晒。蓝天白云,再加远山与近处的河边的垂柳,整个人感觉舒服极了。心情也特别舒畅,在这种心境下旅游,真是再好不过了。大概十多分钟后,我们就来到龙门的入口了。龙门桥的桥洞下面,刻着“龙门”二字,还有块石碑,记载着龙门石窟的简介。买好门票,租了两台讲解机,我们就进去了。

    讲解机其实就是用MD机装载着录制好的讲解,随附送的地图,我们可以根据图上的编号,选择与讲解机对应的音轨,来听相应洞窟的介绍。龙门石窟始凿于公元493年,现存的窟龛2345个,佛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主要作品都是开凿于北魏与盛唐时期。

    从大门进入的,首先是西山石窟北面的潜溪寺与宾阳三洞。听着讲解机里面的男中音平缓的解说,沐浴着旭日的光辉,在这些上千年前雕刻而成的佛像、洞窟前面驻足,看着他们宁静平和的表情,似乎也是在安详的看着世上众生,见证着斗转星移。每过一个洞窟,每看一尊佛像,每看着一面墙壁上面的佛龛、雕刻,我们都在感慨古人的高超技艺与艰辛劳动。

    龙门西山东山间流淌着伊水,龙门古称伊厥。在我们顺着伊水往南游览的时候,东山上的香山寺不时传出悠扬的钟声,仿佛把我们又拉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顺着西山石窟一路南行,经过敬善寺、万佛洞等,我们就来到最宏伟的奉先寺了。踩着台阶上到奉先寺的平台上,不禁被正中供奉的卢舍那大佛的气势所震撼。奉先寺,意即侍奉祖先之意。事实上龙门石窟内不少洞窟、佛龛,都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们为了表示对祖辈的纪念而修建营造的。而其中最庞大的奉先寺,是在武则天的授意下建造的,为此她还捐出了自己的脂粉钱两万贯,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寓意着皇帝是佛祖托身。随着武则天的退位与驾崩,龙门石窟开凿石窟的鼎盛时期,也伴随着奉先寺的停工,一起衰落下去了。

    奉先寺当初建造时留下的放置大梁的接口,现在仍清晰可见,窟上有鸟儿筑巢,欢快的飞来飞去。大佛两旁站立的菩萨、侍者、天王等,形象栩栩如生,虽然有些已经遭受破坏,缺损严重,但仍可看出古代人民的生花妙手,巧夺天工,令人赞叹。卢舍那大佛神态安详,两耳垂肩,似乎默默的承受了一千多年来的风霜雪雨而毫不在意,只是静静的看着我们。人站在大佛前面,也觉心灵得到净化,凡尘中的琐事暂时可以抛开,只需要在大佛前安静的站一会儿,人也会马上觉得轻松起来。

    过了奉先寺继续前行,一路行经记载着大量古代药方的药方洞、曾经被雷电击中的火烧洞等直到最南端的极南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北魏直到大唐的几百年历史,似乎在我们眼前露出了它们的一角。民族融合、佛教发展,似乎是那个时代的特点,除了人编写出来的史书,这些就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好的证据了。人写的书,总会有失偏颇。死物不会说话,但恰恰也说出了最真的话。虽然龙门石窟历经洪水灾害、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但保留下来的这些无价珍品,仍让我们对遥远的唐朝古风,更加深了崇拜与向往。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过了极南洞,顾名思义,西山石窟也就到了尽头。出了门,走过漫水桥,跨过伊河,就来到东山石窟了。讲解机的讲解,只有西山的部分。东山石窟在历史上规模比西山更为浩大,但是由于遭受破坏严重,至今留下的遗迹,我觉得几乎可以用“荡然无存”来形容了。因为去擂鼓台三洞要再往南走,我们不想走回头路,而且看着前路曲折上山,风景似乎又不及西山好,我们就没去看擂鼓台三洞,而是直接往北走回去。路上经过看经寺,碰上有工作人员在洞内拍录象,可惜游客不准进入,我们只能在铁栏杆外看了看,洞内石壁上的罗汉像很有特色。

    下了东山石窟,走到河边正对奉先寺的平台上,西山石窟全景尽收眼底。正中的卢舍那大佛一如既往的看着脚下的大地众生。两旁山上大大小小的洞窟,既像漫天的菩萨大佛,降临凡间;又似中华历史上的千疮百孔,记载着过去的血火与创伤。面前的伊水奔流不停,历史就这样定格在这里,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石窟,伊水。在龙门这里,我觉得整个人都宁静了。

    再往北走,是一条上山的台阶,通往香山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选择上去。看了下面的介绍,香山寺始建于北魏,曾经也是一座香火旺盛的皇家寺院。再往前行,走到龙门桥的东端,就是白园,即白居易的墓园。我们进了去,园内的环境很好,小溪流水,参天大树枝叶茂密。园内有不少石刻碑记,多是白居易的后人们立的,时期都是现代的。其中又以日本人立的碑为多。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文化,受中国影响也至深。我对日本从来没什么好感,因此看到园内出现的众多日本人名字,感觉也是怪怪的。
 
    从龙门东山眺望西山

    顺着山路直上,就到了白居易的墓地了。墓碑是康熙年间立的,碑上写着“唐少傅白公墓”。知道白居易这个名字,还是小时候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使我最早知道白居易这个名字,后来还知道了关于他初到长安,被人打趣“长安居,大不易”的轶事。越长大读书越多,对他才越了解。想不到最后他选择的归宿地,竟是如此一个好地方。

    离开白园,走过龙门桥,我们就离开龙门石窟了。我在龙门桥上再一次远眺了西山石窟,恋恋不舍的离开,坐上同一路回程的公交车。在车上我们还遇到了一对从花都来的父女,我们在逛龙门和白园的时候已经碰见过他们,聊天中得知,他们也是从开封开始一路玩过来,还打算继续去西安和延安,有这么多的时间旅游,真幸福。在中途我们和他们一起下了车,来到了关林——传说中关羽首级埋葬的地方。

    关林庙始建于明,由于关羽这个历史人物的特殊身份,历代帝王都赋予他神奇的色彩。以前读《三国演义》,关羽的首级是被孙权送到洛阳曹操处,然后被曹操厚葬的。不论此地是否真是关羽首级的埋葬地,我们也来凭吊一番吧。

    庙的风格和一般的寺庙区别并不大,同样也是长长的对称结构。进了大门直走,经过仪门、钟楼、鼓楼,甬道两侧竖立着数幢石碑,可惜并不都是古物。两旁的长廊陈列着为数众多的河南出土石刻与墓碑,时代跨度从东汉至民国,在条件简陋的长廊内,慢慢的观看,慢慢的品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在我们面前慢慢的展现。
 
    关林牌坊

    过了大殿,穿过二殿以及两旁的五虎殿、圣母殿,再走过三殿,就到了八卦亭。而亭子后面,就是关帝冢了。关羽也是古代忠义形象中,唯一被冠以“帝”称号的。八卦亭前还立着一个牌坊,八卦亭内立着一块石碑。我钻到冢前,仔细的看了一下幕门前的对联。然后又顺着墓冢走了一圈。三国的故事,对我们这一代人,是比较熟悉的。不论是喜欢历史,还是喜欢三国,又或者只是喜欢玩电脑游戏,这一段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时期,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一千多年前的风云,早就灰飞烟灭,在这个古柏苍郁的园林内,想象一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豪情,“单刀赴会”的气魄,“刮骨疗毒”的果敢,以及“大意失荆州”的遗憾,想到千古名将的首级,此时就埋在眼前的大墓冢中,不禁感怀起人生的跌宕起伏,最后终归是同一归宿,是非功过,就留由后人评说了。

    原路折回,出了关林,我们又上了公交车,赶往白马寺。

    白马寺的名气很大,是中国第一古刹。历来被誉为“释源”、“祖庭”,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根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印度二高僧同东汉使者用白马驮佛经像,历经千辛万苦返回洛阳。翌年,明帝勅建僧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所以取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的门票上盖有门票专用章,刻的就是“释源祖庭”,而不是白马寺。进入景区大门,原来左边才是寺门,门前的一对白马用石栏围起来。这一对石马本是某皇帝陵前的白马,后来被白马寺的某任住持给移到寺门前,并且保留至今了。白马寺的突出特点,就是“第一”,中土佛教、寺院,都是从白马寺开始的。寺院内的建筑古朴大气,保留的文物多是明清时期的了,由于白马寺的名气,同时还有许多国际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寺院内有数幢楼阁,主要包括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一系列建筑。天王殿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前殿供奉弥勒,背后站像为韦驮菩萨。白马寺内的韦驮手中的法器执法,说明了古时白马寺是允许和尚挂单的,包吃包住。大佛殿是白马寺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殿中供奉着“释迦三圣”明代泥塑像,即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佛殿后就是大雄殿,殿内两旁分列十八罗汉,殿中供奉着的是“三世佛”,即释迦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殿后面北而立的韦力天将,是白马寺内仅存的一尊元代泥塑作品。走过接引殿,就是历代存放经书的所在地——清凉台。寺内的最后一层殿是毗卢阁,高耸于清凉台之上。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明代重修。殿内供奉着的是“华严三圣”。毗卢阁前,东西各有一殿,供奉用白马驮经的印度两高僧摄摩腾及竺法兰。在毗卢阁殿后,我从上往下竟还看到了1936年所立的“东汉释道焚经台”的石碑。石碑在破败的平房前面,很显眼。
 
    白马寺寺门及门外白马
 
    白马寺齐云塔

    出了白马寺门转东,走过放生池,经过齐云塔院的牌坊,一路穿过葱郁的树林,便来到齐云塔前。齐云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间(公元69年)。初建时为木塔,后经历代兴修,现存的为密檐式方形砖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蓝天白云之下,仰望高塔,很有怀古惜今之感。顺着塔底地面的莲花地砖顺时针转上三五七匝,可以带来好运。我们也顺着方向走了三圈,祈祷好运。沿着齐云塔院的路走出来,我们便离开了白马寺。

    回到市区,在老集的超级市场内买了一些上华山必备的水、面包和水果,特别的我们还买了两罐王老吉打算回宾馆后喝。从商店里出来,我们在大街上随便逛了逛,找地方吃晚饭。在洛阳的时间比较长,天气很好,洛阳给我的感觉也很好。但是城市内却感觉找不出古都的感觉,虽然西关老城区内的九龙柱昭显着洛阳作为九朝古都的荣耀,但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痕迹了。也许古都的大气与历史积累,早已经沉淀在洛阳人的骨子里头了吧。相信如果还有机会,我会选择再次来到洛阳,在这里呼吸一下中原大地的空气。

    晚上在宾馆内,用房间内的VCD机,放了在景点买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的VCD碟,对上午的游览,又加深了认识。明天就要上华山了,晚上睡个好觉。

第[1]页 
更多精彩资讯
·红色之行 寻访河南省红旗渠
·秋色中探寻河南文化之旅
·丹江:通往古西安的水路
·神秘殷墟,远古奴隶社会典型标志
·千年古刹:开封大相国寺
·古朴的洛阳古墓博物馆
·河南游记攻略:洛阳之行
·河南游记攻略:洛阳旅游全攻略
·河南游记攻略:河南攻略
·云台山自驾游攻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hot | 互利合作hot | 诚聘兼职new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欢迎全国各地景区、游乐园、度假村、农家乐、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加盟成为本站合作伙伴! >>点击详情
Copyright © 2003 - 2010 中国旅游网 www.51ya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