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

景区打折卡

图库

攻略

地图

国家地理

世界奇观

酒店机票

户外商城

天气

论坛

企业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 游记攻略 > 新疆游记攻略:沙漠漂流记之三
2007-1-9
新疆游记攻略:沙漠漂流记之三

    7月29日  塔瓦库勒

    昨天很晚才睡。我好象是从外星球上掉下来的,让我的房东十分吃惊,尽管一点儿也听不懂彼此的话,但还是被盘问到十二点多。最后,我强打精神吃了一碗面糊糊,倒在炕上就睡着了,连谁给我盖的被子都不知道。醒来时天已蒙蒙亮了。这一晚是虫子的节日,不知有多少家伙爬到我身上弹冠相庆。起来后,我第一句话就问:“这是哪里”?但在这一家子里似乎没有人搞的清楚我在说什么。我只好翻出地图,顺着玉龙喀什河的走向,逐个的念地名,但每一个地名念出来后,他们都一个劲地点头,我不禁十分泄气。

    这家一共六口人,除了昨晚最先看到的两个年青夫妇外,还有他们的两岁孩子、他们的父母,以及那位男青年的弟弟。既然搞不清自己在哪儿,我现在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检查装备。我用尽我的肢体语言,设法让两个小伙子知道,我在河边有东西,然后让他们架起驴车跟我走。等到了河边,他们看到那艘红色的橡皮艇时,都不禁惊呼起来,到这时候他们才搞清楚,我原来是从河的上游漂下来的。

    回到院子后,我开始对装备进行检查,不一会儿就发现情况不妙。首先是船底被砾石擦破了,露出两条长长的口子,我带的材料无法修补;其次是所有的食品都被泡烂了,需要重新进行补充;最后,套在睡袋,充气防潮垫以及衣物外面的塑料袋不结实,在河上折腾一天后都破裂开来,里面东西都湿透了。我的房东看到我像变戏法似的从船里往外掏东西,高兴的乐不可支,从帐篷到电动剃须刀,每一样都抢过去试一试。我却呆坐在炕上,心里闷闷不乐。

    昨天我漂了九个半小时,如果按平均每小时十公里计算,估计应该漂了九十至一百公里左右,我的位置应该在塔瓦库勒一带。根据地图显示,这个位置已经差不多快到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的交汇处了,再漂下去将进入沙漠的腹地,按照以往的情况,过沙漠中的这段无人区,少则需要四、五天,多则需要六,七天。只要不怕泡在水里,靠目前的装备和一根单桨勉强漂下去,我估计也能成功,但无疑将十分冒险,而我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还没有做好冒险的准备。按照我的原则,现在似乎是叫暂停的时候了。

    我在1985年时,从报纸上看到尧茂书长漂遇难的消息。尧茂书与我同龄,我曾经将他的报道和照片珍藏了很久。当时,这个热血男儿之死几乎立刻就激起国内狂热的探险浪潮,然而人们也为这种狂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对探险旅行的梦想也是从那时侯开始的。探险旅行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它的代价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如果这种代价太大,让风险变成了纯粹的冒险,将失去探险旅行的本来意义。这次出发前有人和我说,如果我漂流成功,我将创造以单人漂流方式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世界记录,我将“载入史册”。对一个业余旅行者来说,这种头衔确实非常诱人,不过若要以生命为代价去做一次豪赌,我自认还没有这个本钱。

    对旅行者来说,选择前进还是后退,是最痛苦的事了。这时候你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不得不在“要”或“不要”之间艰难徘徊。你必须将所有的砝码——从物质到精神;从体力到虚荣心都放在这个天平上权衡一番。现在,非常遗憾,我秤来秤去,“要”的那一头总是翘不起来。于是,我决定这次打道回府,等明年再卷土重来。

    主意即定,我开始将所有的装备打包,并将衣服,手电筒以及收音机等可以留下的生活用品分送给我的房东,以报答他们的收容之情。这些维族老乡十分兴奋,对我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那位老人却默默地将我扔到屋外的东西,如破塑料袋、细麻绳、纸张等都一一捡了回来,认真地捋平藏好。我特别喜欢这个老头,他人不高,但身板笔直。脸上一把花白的络腮胡子。我虽然和他睡在一个炕上,但他和我从不罗嗦。他比其他人都显得自尊,有一种天生的气度,而且在这一家人中,只有他坚持做祈祷,这让我很尊敬他。

    看的出来,在这一家中,由婆婆执掌大权。自从我以衣物相赠后,我的待遇顿时受到了很大提高,中午,媳妇为我下了一大碗热乎乎的面条,然后儿子象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个哈密瓜。我这次到新疆几乎每天都买瓜吃,但和这刚从地头摘下来的哈密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白天,这一家人都在地里干活,连小孩都抱到地头放着。今天天气很好,太阳火辣辣的,天上没有一丝云彩,院子里的鸡趴在树阴下直喘气。我坐在屋里补昨天的日记,苍蝇嗡嗡地在我周围飞舞,远处偶而传来驴子的叫声,这一切使我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一千三百多年前,蒙古高原上一支逐水草而生的游牧部落建立了回纥汗国,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接贝加尔湖,南与唐朝结为睦邻友好。一百多年后,因天灾人祸,回纥王国灭亡,民众不得不分三支大举西迁,其中一支进入吐鲁番后,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人民开始定居,并转而发展农业,最后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一千多年来,居住在这沙漠边缘的维族人一直依靠着定期泛滥的和田河水,以极其艰苦的生产方式,向大自然索要着十分贫乏的回馈。这里从不下雨,人、河水和土地之间保持着最最基本的生态平衡。人类生活的全部意义在这里被浓缩成最简单的两个字:“生存”。我的房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电,没有水,更不用说什么广播电视了。他们不识字,缺乏最起码的卫生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我那个吃汉堡包,玩游戏机,整天在网上驰骋的儿子永远想象不到的。

    田间的农妇正在大声叫喊她的家人,那在田野间悠长缭绕的余音使我想起了草原上牧人的呼唤,大概这是那些马背上的先人留给今天这些子孙们的唯一纪念吧。

    房东终于搞清楚我要回和田,我也终于猜到了他回答我的两个字:“明天!”  

第[1]页 
更多精彩资讯
·古城废墟 马背上的北庭古道
·新疆:千年古城前的徘徊
·准噶尔盆地:五彩斑斓大漠传奇
·天山天池 好一块凝固的玉
·新疆天池十大谜团待人解
·行走西极地
·克里雅人 大漠深处的部落
·桑皮纸 书写沙漠的皱痕
·戈壁“彩虹”:黑英山的手工纺织
·一个民族的灵魂:维吾尔木卡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hot | 互利合作hot | 诚聘兼职new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欢迎全国各地景区、游乐园、度假村、农家乐、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加盟成为本站合作伙伴! >>点击详情
Copyright © 2003 - 2010 中国旅游网 www.51ya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