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

景区打折卡

图库

攻略

地图

国家地理

世界奇观

酒店机票

户外商城

天气

论坛

企业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宁夏旅游 > 游记攻略 > 宁夏游记攻略:银川一行
2007-1-11
宁夏游记攻略:银川一行

    很长时间没有在夏天去过银川了。去年8月乘出差之便,在银川停留了一天多,只在家里呆着。算起来真正在夏天住在这里的经历,最近的一次是1988年7月。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去单位报完到,在正式开始几十年的上班历程之前,回到银川的家中呆了近一星期。当时都干了些什么,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可能什么也没干,或是见过几个同学。其时毕业分配刚刚结束,人都有点惊魂未定的感觉,其它的一切就留不下什么印象了。十多年来,也回过银川几次,只是都在冬天。冬天的银川,或者冬天的西北,给人的印象无非是寒冷和荒凉。小时候的记忆大都是夏天的,抓蚂蚱、蛐蛐、蛤蟆、打沙枣、偶尔还能拣到鸟蛋,哪一样也不会发生在冬天。冬天就是缩着,缩手、缩脖子,再有就是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天耳朵被冻得很疼很疼。夏天是回忆以前的季节,夏天在记忆里都是美丽、快活的。因为夏天玩的地方大,玩的花样多。

    7月22日乘坐国航的早班飞机去银川,不到10:30就到家了。银川总是那样的阳光普照,天高云淡。城里大街小巷的人实在是比以前多得多了,街边都是一些卖旅游商品的小商铺,银川啥时候变成旅游城市了?走在街上,感觉不到和一些南方小城的差别。今天的中国正在变成一种模式、一个面孔。离家不远的中山公园,小时候有时每天都要翻墙去一次,现在已经变成了免费的公园,只在角落里保留了几只动物,还保持着动物园的称谓。免费的公园自然人要多,从早到晚,游人不断,特别是傍晚时分,更是人来人往,如闹市一般。公园门前,包括原来属于公园的一大片地,现在称为光明广场,其实不过是体育场和大会堂之间的一块空地,不到100米,其间还弄了喷泉、雕塑,越发显得狭小。大概银川太缺乏空地,或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每天晚上广场上都人满为患。纳凉的、跳舞的、围成一圈踢毽子的,十分拥挤、混乱。

    今天的银川可是大大的不同了。

    第一次出去

    7月25日,是个星期天,清晨7:30就乘上前日联系好的汽车出发了,第一个目标是最近的西夏王陵。原打算更早一些出发,但是不知道王陵什么时候开门,为了保险起见,就晚些出门了。天气似乎不是太好,不久还下起了小雨,越接近贺兰山,雨下得越大了起来。王陵距离银川城不过30多公里,位于贺兰山前的一块平地上,分布在长十公里、宽五公里,约五十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共有九座帝陵和二百多座陪葬陵。快到山下,远远望去,一个个窝窝头状的陵塔在贺兰山的掩映下,气势不凡。

    陵区有专门的电瓶车把我们送到陵区博物馆。到那一看,才知道我们来得并不早,博物馆里已经来了很多游客。进门先挤进一群游人中间,听讲解员介绍。王陵博物馆主要是陵区的粗略介绍,有一些模型、沙盘,让参观者对陵区有个较生动的了解。里面有一些西夏时文物的展出,象镏金铜牛,石马,还有巨大的、最具西夏特色的鸱吻,背插翅膀的人形神鸟像迦陵频伽(妙音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因为这里成立的时间较迟,一些重要的文物都是复制品,真品大都在自治区博物馆里或是其它别的地方。博物馆里还有对西夏文字的介绍。西夏文实际上是西夏皇帝李元昊为了体现本民族和国家的特点而令野利氏贵族根据汉字的偏旁、指意等方法创造出来的,较汉字繁复许多,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倒退。西夏文冷眼一看是汉字,仔细一看,一个都不认识。西夏文的夏字,由繁体汉字“无”和“死”组成,反映了造字者王祚永延的梦想。此举和较早的武则天造诸如“明空”字,似有异曲同工之处。西夏文在西夏灭亡后成为了一种死文字,无人用,无人晓。但在其消失后数百年的上世纪初,非常有趣的发现了一部当时流通的西夏文-汉字双解字典,这使得西夏文在史学界活了起来,也显得不是那么神秘了。出了王陵博物馆,旁边是一处西夏历史的蜡像展,将一些西夏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用蜡像和一些简单的道具展现出来。蜡像做得不是很好,人物面容略有不雅。许多游客出了博物馆都直接去了陵区,参观蜡像的人很少,讲解员或许有些无聊,给我们几个人也单独进行讲解。听听讲解,结合简单的场景,对西夏的历史又多了一点了解,也还是挺有意思的。蜡像馆外面是按1:6的比例复制的佛塔缩微展览,真塔分布在自治区各地,都是西夏时期建造的。

    这时雨已经小了许多,一个个刚被雨水冲洗过的小塔,象是崭新的大玩具。每个人都照了相,然后出门前往王陵的核心-王陵遗址。现在开放供游客参观的是3#陵,据说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西夏为蒙古大军所灭,而且在夏准备举国投降的时候,适逢成吉思汗病重,弥留之际,为防止出现不测,留下遗言,在其死后密不发丧,待夏主来降时,将其斩尽杀绝。蒙古兵占领西夏之后,进行了疯狂的破坏、抢劫、杀戮,西夏王陵自然也不能幸免。根据现在的残留判断,当初必然是经历了一场有组织的肆意破坏,破坏者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兵。西夏亡后,陵区并无任何保护,任由风雨侵蚀,人为盗掘,历经770多年的漫长岁月,昔日的辉煌陵寝,留给我们的只是几个土包和稍高出地面的神墙墙基而已。但从这仅存之中,游人仍能感受到其昔日的巍峨。每座帝陵占地约十到十几万平米,由阙台、碑亭、神墙、角楼、月城、内城、陵塔等组成。陵区内最引人注目的土丘,所谓的东方金字塔,实际就是陵塔的实心内核,陵塔外部原有的檐、瓦等都是包裹着、建在这一个个土包上的。现存的陵塔土芯仍有二十多米高,据说当年是用蒸过的土夯成的,其检查夯土质量的方法也非常残酷。夯土工程完成后,派人向土中射箭,如果箭射入土中,负责夯土的人将被斩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墓室其实是在陵塔的右前方,而不在陵塔下面!墓室上面没有汉族陵墓高大、深厚的封土,形成所谓的宝顶。墓室已被各朝各代的盗墓者反复“清理”过,近年的考古发掘除了运不走的壁画,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东西。王陵内没有高大的树木,视野所到之处西侧是延绵的贺兰山,东面是望不到边平原。参观王陵的时候,雨已经完全停了下来。黑云、远山、黄土、绿草,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离开王陵前往第二个目标,小口子,又叫滚钟口。小口子是宁夏著名的自然风景点,从小就听人说起,好象还有什么歌曲里唱过,小口子如何如何,只是从未去过。随着汽车开进山中,雨也慢慢大了起来。山里的路似乎有些怕人,前后看不到一辆车、一个人,路两旁都是密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潜伏着什么东西。只能想想这边人口稀少,没有人是正常的等等。到了一处现代“牌坊”,就是小口子的入口了。

    下车,买票,上山。雨越下越大,原本为阳光准备的伞,这时全部派上了用场。上山的路修得很好,全是用毛石铺砌的斜坡,有两个车道宽,走起来很舒服,当然也少了一些爬山的感觉。和刚刚经过的路一样,前后都没有人。走了不远就看到了一处庙,路标指示是老君堂。对照一下门票上的导游图,似乎小口子的尺度应该是很小的。老君堂建在山坡上,看名字应该是一个道观。到破庙里转了一圈,也是瞎供了一些塑像。我们进去,还引得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跟了上来,看来这道观还真没有废弃。离开道观接着上山,也没有什么参照物,路标也没有。越往山上走,雨越大。山里云雾弥漫,能见度极低,连山景都观不成了。虽然天气不好,但觉得小口子范围不大,最好能到滚钟泉一下,也算不枉来一次。可找来找去连个方向都找不到。又往山上走了一段,路边有一处建筑,门前的介绍上说是一著名穆斯林的拱北,就是墓地。登上二十余级极陡的台阶走进一个旧式的大门,里面围着一个不大的天井有一圈平房,端头有一个塑像,居然有人在烧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向坐在屋檐下的一个戴白帽子的小伙子打听滚钟泉,答曰不知道。雨越来越大,上山好像也没什么目标,下山吧!沿着来路走了没多远,从路边的一小段台阶上下来几个人,隔着树影,上面似乎有个房子。走上去一看,又是一处小古建,最多只有五、六间房子,说是马鸿奎的避暑山庄,当然眼前的建筑肯定最近才建的,避暑山庄也不会这般局促。房间里还有关于马鸿奎的什么展览,廊下坐着一个小伙子,手里端着饭碗,问我们要不要买票参观。这种地方的参观就算了,顺便问他滚钟泉在哪里?“就在那儿?”小伙子用下巴一指,“水可以直接喝。”总算找到了!我们走到他指的地方,只见一个水沟边装着三个水龙头!就算是从滚钟泉引来的水吧!灌了一瓶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混浊的泉水,又沿着来时的路下山。雨太大,也看不到远处,随便拍了两张照片,从照片上肯定看不出是什么地方。小口子这地方可能和北京附近的许多山谷类似,虽无胜景,但在西北地区也算难得了。下了山,时间已近中午,上车前往贺兰山岩画,在车上吃了些东西。去的地方并不远,开车只要半小时就到了。路上经过了著名的拜寺口双塔,这是西夏遗留下来的佛塔,无论什么地方介绍西夏遗迹的时候必然要提起这座双塔。两塔高约40余米,东西相隔约100米对峙,非常奇特。

    到达贺兰山岩画景区时,大雨滂沱,但外出游玩就是这样,只能是风雨无阻。我们参观的这处岩画位于贺兰口,正如其名,是一处山口。岩画在宁夏分布极为广泛,这里是其中一处,估计也是为游人参观做了较多准备的一处。沿着专为参观者修建的栈道,慢慢向山口里走,眼睛忙着在身边的岩石上找寻着刻画的痕迹。山石上不时有一个小小的红点,那是为参观者做出的标志,旁边就有一处岩画,路旁还有一处金属牌,上面用中英文介绍这幅岩画的所指、所意。贺兰山的岩画,最久远的据说已有约一万年的历史,根据岩画的内容猜测,多是些早期游牧民族留下的遗迹,应该是人类在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时代留下来的作品。在雨中仰头看着被雨水浇湿的山石,原本就不太清晰的刻画这时越发难于辨认。不过看着这些岩画,想像在数千年前,古人也曾在这样的空间里徘徊,可能也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动作,只不过他是在判断哪块岩石适于刻画他构思好的作品。路边有很多半米左右的石块,上面刻画着这样那样的图案,一只羊,一个人。这样的石块放在路边,让人感觉似乎是现代人伪造的。这种揣测似乎难于遏制,但在这样的石块上刻画肯定也是古人的一种创作形式,如同今天在纸上作画,可以把画拿到各处去给人看,画壁画就不同了,墙可不那么好搬!贺兰口岩画最著名的是一处两只手的造型。一只手比较粗大,另一只比较纤细,人们猜测这是一只男人的手和一只女人的手。而这只女人的居然带着一截胳膊,这在岩画中极为罕见,据说这样带胳膊的手在世界上只有西班牙和这里两处!在远古时代,手是权利的象征,女人的手出现在这里,是当时处在母系社会的标志,而且岩画的许多关于繁衍崇拜的内容也是对于这一点的佐证。贺兰口雨很大,因处在山口,风也大,感觉非常冷,可算是夏天里的奇异经历。在这里照相留影本来就很难,加上又下着雨,最后只拍了一幅刻在岩石高处、有许多个人头相的岩画做为纪念。

    贺兰口的大雨浇得大家有点垂头丧气,不过接下来的影视城还是让人打起了精神。车到影视城时雨已经停了,等我们买好票进去,天空居然露出了太阳。影视城远远望去象是战国时代的一座破败城池,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城墙上似乎还站着不少人,仔细一看,不过是几个木棍支着的道具,城墙下还放着一排小钢炮,几挺机关枪,其实都是木头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可以摸、可以碰。这里的所谓景点就是某某电影是在这里拍的等等,显然和观众看过什么电影有关。我们在电影《牧马人》里许灵均住的小屋里转了转,屋里的电视机不停的放着相关场景,帮助游人回忆,但感觉似乎比电影里的屋子小了许多。还有一部熟悉的电影《红高粱》也是在这里拍的,现在场景已有所不同,也是又拍过许多电影了。不过酒坊里还放着大大的酒缸,地上堆着酒糟,实际大概是锯末、谷糠之类的东西。这里还有一桌丰盛的酒席,其实都是用泡沫塑料、破木头块儿做的,而且做工异常粗糙。肉眼一看,假的非常明显,但用照相机拍出来就几可乱真了,这或许也算是电影的魅力吧。其它一些诸如周星驰的电影的拍摄场地,说的情节都不知道,也就没兴趣仔细看了。

    影视城原来是一处废弃的城堡-镇北堡,为张贤亮在此处劳改放羊时发现。原有的城堡现在称为清城,城门还留着,看得出来那基本上还是原物。新建的部分称为明城,《牧马人》、《红高粱》的场景都在明城里。清城里是一些民俗街,街边的小店门前挂着塑料泡沫做的烤鸭,桌上摆着毛线做得大碗面条,造假可也真是学问啊!在影视城不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电影基地来参观,可以当做西部风光来领略,只不过景观较为集中,当然只能是荒漠中的。塞外农村的土坯房,边疆的要塞,昔日的城墙,这些东西在几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在银川周围还是挺常见的,今天可就是风景了,只能在这儿看看啦!为了增强荒凉、开阔效果,影视城周围植物极少(可能本来就没有),到处都是土的颜色,地、房屋、城墙,都是一种颜色。这里一些必须有的建筑,比如厕所、售票处、小卖部,外面全部抹满了黄泥,走进去一看,倒是一切正常。在这种背景下,随便插点红旗、黑旗就显得色彩鲜明、十分耀眼,拍出照片也挺好看。在影视城里还有一个展览厅,摆放着一些相关的展品,象张艺谋穿过的破球鞋,李连杰拿过的尖底水桶之类,让人感觉是在看文革时期的展览,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名人在这里的留影、题字等,也实在是脱不了这个套路。影视城的纪念品小卖部卖着一种特殊的商品-中华民族的乳汁,黄河水!因为容器材质、大小的不同,售价在数元到数十元。这是什么样的商业头脑?真是不简单。浑得不能喝的水卖这样的价钱。不过还是有点技术含量,浑水总是浑的,却没有沉淀。也挺神。

    离开影视城,下一个目标就是最后一站沙湖了。雨又开始下了,又是越下越大,后来简直就是瓢泼大雨。司机路也不熟,把车开到了汝其沟煤矿里,不知是为了逃避过路费,还是真发了昏。路边全是大大小小的煤山,旁边和对面跑的大都是背着一座小煤山的大货车。司机开着开着突然停下来问路,从旁边的一辆大货车上冲下一个人来,隔着玻璃窗揪住他就要打。原来我们的司机停车太突然,后面的货车几乎撞上我们。看看高大的货车,好在没装着货,否则停不住,撞上了,那可就难说啦!在路上还碰到几处山洪过路的危险地段,头几天刚在北京见过大水泡车的情况,看着滚滚山洪从山口冲出,漫过公路,再跌入路另一侧的沟中,真是担心。我们乘坐的小车富康,硬着头皮往水里开。坐在车里,感觉非常紧张,时刻做好了下去推车的准备。在银川见到这样的大雨,可真是难得,却在这样的时间和这样的地点遇到了。

    历经艰险,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沙湖,但这时雨仍在狂下,只好在路边的一个市场大棚里等着雨停。沙湖应该是宁夏最著名的景区之一,沙海、苇荡出现在同一个景观里,绝对是西北独有的。除了风光,沙滩上还有许多游艺,自诩是东方迪斯尼。风刮个不停,雨也没有停的意思。雨天的风又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卖玉米棒子和茶鸡蛋的小贩倒是捞到了不少生意。吃过了玉米、鸡蛋,等了一个小时,雨终于停了!冒着零星的雨点去买门票的时候,才知道已经不卖票了,原因是雨太大,游人也太少了。本打算进去乘船转一圈就出来,结果连船也没有了。撤吧!回家的路非常顺利,贺兰、银川根本就没怎么下雨。瞧这运气!

    第二次出去

    7月28日,去南边一带。六点钟起来,往窗外一看,居然在下雨!去还是不去?过了一会儿,雨似乎有要停的意思,还是去! 准备一下,6点半下楼乘车出发。考虑这次去的地方较远,特意包了一辆捷达车,比富康应该好一些。出发的时候雨又下了起来,真是有些忐忑。经过永宁,雨还在下,好像也没有变小或是停的意思。天空中的乌云望不到边,只有东南方向有些发白。往南走出这片乌云就好了,心中不断这样安慰着自己。司机为了省些过路费,出了永宁城就拐进了一条支路。路况不是太好,有点后悔应该多花点钱,让司机走高速。车过李俊堡,司机抬手一指路边的四棵大树,说这就是著名的四棵树,传说已有一千多年了,平日里香火很旺。一眼看过去,四棵特别粗大的杨树站在一个正方形的四角,确有些引人注目。离四棵树不远,路边又出现了一个暗红色的塔,司机说这塔和城里的西塔是一个年代的,有一段时间塔体倾斜,怕倒下来伤着人,就在塔边上砌了一圈围墙,可过了一段时间塔又自己站直了!说起来也有点神。开了一段时间,车进入青铜峡境,路面一下就变得平整。一样的“县道”,走起来还真是不一样。

    在不知不觉之中,雨已经停了。路边是无际的农田,种了许多玉米,据说是喂牲口的,还有不少水田,绿色一直伸展到望不到的远处。这样的风光在想象中恐怕和西部、塞外连系不到一起,可能宁夏是塞外江南的说法就是源于这里吧!经过中宁的时候,路边不时出现大片大片的枸杞树丛,不少农民在树丛中采摘枸杞,农户的门前还晾晒着不少鲜红的枸杞。宁夏中宁的枸杞闻名于世,可谁能保证自己买到的就是中宁产的呢?中央电视台里有一个节目介绍宁夏贫困山区向新疆输出劳力,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采摘枸杞,可谁听说过新疆枸杞呢?还不都是打着中宁的招牌卖!好在这种东西的真假应无大碍。过了中宁就进入中卫了,这里有一段路是和包兰铁路平行的,当时还正好有一列北京开往嘉裕关的火车和我们并行。包兰铁路中卫段是世界著名的治沙典范,这里开创了在沙漠中建铁路的世界先河。说起来似乎也简单,就是将稻草插入砂中,形成六十厘米左右见方的方格,再种上一些沙漠中特有的植物,如骆驼刺之类,起到固沙的作用,使巨大的沙丘不再移动。听听容易做起来难,茫茫沙海,漫漫长路,需要多少人的辛苦呢?

    几乎快九点半了,我们才到中卫城里,看来对时间的估计还是有点乐观。车在中卫穿城而过,这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小,街上商店不少,人也不少,城里还有和银川非常类似的一个鼓楼。要去的沙坡头离中卫还有三十公里,还得接着赶路。司机看来路也不太熟,在路边看见一个“沙坡头东门”的招牌就一路冲了过去,可走不多远就发现不对,应该是西门!十点钟,总算是到沙坡头了。

    沙坡头位于黄河岸边,是一处落差近百米的极陡的沙坡,背后是广袤的腾格里沙漠,坡底是滚滚黄河,河对岸又是起伏的山峦。到了沙坡头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滑沙,20块钱一张票滑下去,凭票可以再乘缆车上来。要是看着坡底小小的人影有点心虚的话,也可以脱了鞋走下去,其实在大沙坡上走来走去,也是很有趣的。滑道以外的沙坡并不平整,站在坡顶有些位置居然看不到坡底,真是有些吓人。不过走着之字形的路线下山就感觉好多了。其实下沙坡还是非常容易的,上来才是艰难。下是一步顶两步,上是一步连半步都顶不了,脚下的砂疏松异常,走一步非常吃力,特别是脚趾,平时从来不用的劲,这会儿都用上了。站在沙包上,脚下是黄河,远处是荒野、山峰、黑云,别处恐怕也难得一见这样的景致。当天游人不多,倒是有一两个南方来的旅游团,估计在他们看来,眼前的风景就越发难得一见了!

    沙坡头另一个重要节目是坐羊皮筏子,这可是黄河边上的特殊玩意。先乘汽艇向上游开一段距离,这里的汽艇只是一种运输工具,开得十分平稳,不象有些景点是游玩项目,开起来花样很多,还要弄点惊险动作。到了地方,原以为可以上岸遛跶一圈,结果是直接从汽艇上转移到了羊皮筏子上,岸边的黄泥滩也实在是没法下脚。刚坐上羊皮筏子真是有些心惊,间隔二、三十公分的木棍绑在十四个(两头各五个,中间四个)吹涨的整张羊皮上,就构成了羊皮筏子的全部,再无其它东西。上筏子的时候,筏工不停的喊:“踩棍子!踩棍子!”上筏子后赶紧坐在一个铺在木棍上的垫子上,身下就是滔滔黄水,真是让人有些紧张!小时候听说过有人在黄河上乘羊皮筏子落水的事情,一直对这东西十分害怕。不远的下游修了一个小坝,水流和缓,漂了一会儿,感觉就好多了。每个筏子上只准载三个游客、一个筏工,照相就成了问题。在这样难得的地方不照相那怎么行?让筏工把我们的筏子和另一个筏子靠拢,把相机给别人,给我们照相。筏子上空间狭小,加上根本就不敢站起来,只能照合影了,想单独照是不可能了,好在是我们一家人在一块儿。旁边不时还有汽艇开过,掀起的浪把羊皮筏子拱得晃来晃去,一开始还有些害怕,晃了几次又觉得挺好玩了。坐在羊皮筏子上,眼前就是浑得发红的黄河水,岸边间或有几棵柳树,河滩上满是绿色,似乎是小小的绿洲,而远处仍然是一片灰黄。筏子到黄河中央,伸手灌了一瓶中华民族的乳汁-黄河水,这可是一点不搀假的,不过简直就是黄泥汤而不是水。这样的黄水,却正是宁夏广大地区的生命之水。听筏工说他们大概有六十多个筏子,每天每人大概也只能漂一次,能挣30多块钱。半个小时的漂流一转眼就到了头,待我们上了岸,筏工把筏子扛到汽艇上,再运到上游去。趁他们扛筏子的时候,我们赶紧站在河边,待他们走过身后,“喀喳”,和羊皮筏子合影,这可是经典的场景!

    上岸不远就是骑骆驼的地方,夏天的骆驼身上一块有毛,一块没毛,掉的毛有的还挂在身上,这一缕,那一缕,很不雅观,不过到了这里骑还是要骑的。让人骑的骆驼都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可骆驼站起来的一下子,还是让人受惊不小。我们三人一人一峰骆驼,排成一列,驼工走在前面牵着,晃晃悠悠地向坡顶走去,以前在书上看到过骆驼走起来是左右晃,骑在骆驼上还真有点这感觉。人骑在马上的时候,腰都挺得很直,背影非常精神,骑在骆驼上就不一样了,全是弯腰曲背的一副样子。三峰骆驼挨得太近,照相很不方便,只好让驼工帮我们照了几张。坡顶很快就到了,我骑在第二峰骆驼上,想先下来给孩子照相,可骆驼随群,排第一的骆驼不趴下,后面的也不动。驼工要我从骆驼上跳下来!这么高,跳不好落在骆驼脚下可怎么办呢?不敢。驼工费了半天劲才把这峰骆驼吆喝趴下。从骆驼上下来也够吓人的,骆驼前腿突然一跪,感觉就要从上面栽下来!让孩子骑在骆驼上、牵着骆驼照了几张相,感觉效果还不错。上下骆驼不够勇敢,临走还被驼工取笑了一番。骑过骆驼又在沙坡上玩了一会儿,从未见过这么多沙的孩子真是非常开心。

    离开沙坡头已经快一点了,这天的天气还真是不错,没雨,也没太阳,下雨没法玩,大太阳也会晒得人够呛。在车上吃了点东西,去中卫的高庙。高庙在中卫鼓楼附近,离火车站也不远。高庙建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地块上,周围其实都是平地,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建造。进门高挂着南无阿弥陀佛的金字,落款居然是弘一,也不知真假。看这个招牌似乎是个佛寺,但很快发现这里混杂了许多东西,道、儒都有,不过这都是感觉,也不能确认。庙里的房子倒真是修得精彩,各式各样的楼阁一个接着一个,且距离很小,空间安排的十分紧凑,走在其中,时常有“峰回路转”,“豁然洞天”之感。站在高处,各式各样的屋顶高低错落,非常别致,只可惜照相机不够好,很多都照不出来。高庙高处的建筑是修在一个大土台上,土台里埋藏着许多地道,地道里就是全国著名的四处阴曹地府之一,里面有许多传说中的牛鬼蛇神,人一走过,就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幽光和声响。地道里很潮湿,也没有其它游人,感觉不太舒服,稍稍进去看了看就出来了。在高庙呆了近一小时,到了门外突然发现照相的角度很好,每人都照了张相,接着乘车去青铜峡的108塔。

    青铜峡离中卫较远,大家都在车上假寐了一会儿。车到青铜峡,远处突然烟雾缭绕,白色的浓烟漫山遍野,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气味。这里是宁夏的工业城市,污染真是厉害。司机又不认识路了,东问西问,把车开进了青铜峡水泥厂里,又没有路标,也搞不清方向,只能沿着路瞎走。路边终于出现了一个破旧的路牌,“108塔欢迎你”!走吧!接下来的路真是可怕,象是在渣土堆里走,上了一个坡,又下一个坡,再上一个坡,再下一个坡,突然觉得那路牌是不是恶作剧!司机倒是坚决起来,就是这条路。最终证明他是对的,我们终于到了108塔!第一次在照片上看到108塔的时候,非常惊讶居然会有这样的奇观。黄河岸边的北山坡上,整齐地按三角形排列着108座小佛塔,并不太一样,大致一看就有好几种样式,而旁边就是满地乱石的山坡,直到现在谁也搞不清楚怎么会在这里有这样大的一个“塔阵”。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几间旧式的房子,不知和这塔有什么关系。爬到塔阵的顶端,朝下一望,黄河仍在山下流淌,东边不远就是著名的青铜峡水电站的大坝。身边的小塔每个有两米多高,塔身都是砖砌的,顶上的塔尖好像是金属的。塔的排列也不是有规律的等差排列,有些行的塔数是相同的。据说数塔很不容易,不是多就是少一个、两个。有了这个心理准备,一边下来,一边仔细的数塔,到倒数第二排是八十九个,数最后一排的时候还真有些紧张。十九个!一点没错!一共一百零八座塔!

    离开108塔,离开乌烟瘴气的青铜峡,按原路回家。经过李俊堡的四棵树时,下车照了相。这四棵树已被保护了起来,边上还立了一块介绍,说这树是一百五十多年前栽的。整齐排列的四棵树,树径约有一米五以上。粗大的树干的确十分醒目,人们传来传去,成了千年古树。所谓的传说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出来的吧!其时天色已晚,加上又是阴天,车开行在田野之间,越发觉得暮色苍茫。车过永宁,拐到不远的纳家户清真寺看了看。这里是西北著名的清真大寺,完全是中式建筑,平时也接待参观(票价10元)。玩了一天,有些疲惫,在门口和院子里拍了些照片就走了。看到这样的清真寺,可以想象中国的穆斯林都是在纯中式的建筑里礼拜的,现在的那些气泡式尖顶只不过是阿拉伯式的,这样的误会倒是常被一些混混建筑师利用。回到家已经七点多了,车上的里程表显示今天整整跑了400公里。一天里去了这么多地方,有点累。

    在城里的活动

    城里的古建还真是有几座,诸如玉皇阁、西塔之类。如果作为游览,这些地方还是可以看一下,只是从小看着这些建筑,有些熟视无睹的感觉。

    城市的中心是一个鼓楼,虽然城区历经变迁,特别是近二十年,变化可谓大矣,但鼓楼还是在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鼓楼的样子都差不多,可能是一种功能性建筑的缘故。中间一个塔状的尖顶,塔下的四角是四间小房,突出的特点是尖塔、小房都有极尖、极翘的飞檐。上小学时,每到学校组织排队看电影,必然要经过鼓楼。走进鼓楼的大门洞,脚下磕磕绊绊的踩在巨大的铺路石上的感觉,事隔三十多年仍然记得清清楚楚。现在鼓楼已经被保护了起来,想进入楼门洞都是不行的了,就在远处看看吧。鼓楼东面不到二百米就是玉皇阁,有点象一个城门,看名字似乎以前是个道观之类的东西。楼上现在是一处展览,摆着一些西夏的古董,还有一些现代人的字画,感觉有些混乱。以前从未上去过,现在也没什么人参观,不过卖票的倒是及时的钻了出来。玉皇阁实际是在一个巨大的城台上修的几座“庙”,中间是一个较大的双坡歇山顶,这是个两层楼,里面有木梯通向二楼;后面是一个简单的一层双坡,最前面的是一左一右两座三层尖塔。说起来还挺丰富的。玉皇阁恐怕也是年旧失修,在下面看还不觉得,上来一看,几乎没有一块好漆,没有一块好砖。挣扎到今天的、不太值钱的古建大都是这副样子,没被拆了建商厦就不错了。

    从玉皇阁往南,走十多分钟就是南关清真寺了。参观清真寺要买门票,我们说要找阿訇念经,把门的又说要戴上帽子。在旁边的小店里每人买了一顶帽子戴上,就堂而皇之的进去找阿訇了。和阿訇打了招呼,先上楼,脱鞋,进殿等着,阿訇很快就上来了。阿訇走到我们前面,背对着我们跪下,开始念经,我们也跪下听着。当然不知到他念些什么,不过这个阿訇念得挺好听的,后来看介绍才知道他是这里的教长,姓周。不一会儿,学着阿訇手心朝上接下经,就算念完了,感觉似乎时间短了点。出了大殿到楼下的厢房参观了一圈。这座清真寺是改革开放以后,本地的回民自发的修建起来的,其时每天往工地送米送面,参加义务劳动的人络绎不绝,宗教的凝聚力可见一斑。展室里有一块不到一尺见方的墨绿色绸布,是当地人去麦加朝圣,从圣地带回来的天石盖布上的一小块,回民都视其为圣物。院子中间有一个喷水池,哗哗水声,让人总有下大雨的错觉,不远处还养了几只鸟,还有红腹锦鸡,有点奇怪。这座清真寺是委托设计院的建筑师设计的,完全是阿拉伯风格,大殿上有三个绿色的球顶,顶端插着新月标志,照出相来还是很漂亮的。

    清真寺的东面就南门广场了。南门猛一看很象是缩小了的天安门,上大学时就有同学问过,“银川是不是有个天安门样的东西?”一定是看到了南门的照片。不光南门楼象天安门,南门前面的广场其功能还真有些类似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大型的集会都在这里搞,特别是门楼旁边还新修了观礼台,就越发的神似了。我第一次来这里,记得是毛主席追悼会。很久以前了。

    城南还有一座著名的建筑,承天寺塔,一般都叫西塔,是西夏时期的遗物。塔身细长,十分秀丽。以前在城中的任一角落都能看见,现在高楼太多,看见还真是不易了。塔下有一圈房子,是自治区博物馆,有西夏文物、回族渊源、宁夏革命史、贺兰山岩画等,西夏王陵的文物真品放在这里的不少。这里参观的人很少,居然有国家一级文物裸露摆放,游人稍不克制,就能抚摸展品,真是少见!还有一件国宝级的展品,是极显西夏特点的一件人形碑座(或是祭台),背面居然刻着“垒砌匠高世昌”,绝无仅有。这样的文物,游客也是可以摸的!进承天寺,一般游客的兴趣还是在登塔。这塔十一层,高64.5米,是一座砖塔。内部有一仅容一人上下的木梯,隔层有窗,无窗的楼层是砌死的,仅有一个小灯泡照明,好在上下楼层的光亮漫射过来,还不是太暗。楼梯太窄,太陡,小心翼翼地慢慢往上“爬”,中间等待的时间较多,爬到顶层倒也不累。顶层东西南北都有窗,窗的栏杆上还锁了几个锁,有些人不知把这儿当成什么地方了。凭窗远眺,都是一些近年建的楼房。记得上次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有种一览众小的感觉,现在高楼多了,也看不了多远了。早在一千年前修建这样的高塔,一是宗教的力量,大伤民力也是毫无疑问的。从塔上下来已近正午,蓝天、白云、古塔,拍出照片挺漂亮。只是在塔前留影效果不甚好,阳光直射,眼窝都有影子,要是刚进来时照相就好了。在银川还吃了羊杂碎和羊肉泡馍,感觉都不是太好。羊杂碎里还有一种泡不软的、类似土豆片的东西,可能是面肺,但也不太确定。羊肉泡馍是在银川最具年头的迎宾楼吃的,环境、味道都不是太好,看来小时候不吃的东西,长大了也就很难觉得好吃了,不过宁夏的羊肉绝对比北京的强,那要香得多!离开的时候在银川呆了十天,“组织”了较大的外出游玩活动,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似乎本能地对其不以为然,其实也没什么根据,这次去了那么多没去过的地方,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7月31日下午走的时候,正好赶上全银川的出租汽车司机罢工,街上没有一辆出租车。乘公共汽车似乎也不太放心,最终顶着塞外正午的阳光,步行40分钟去乘机场巴士。回想起刚到银川的第二天早上5:10,一阵晃动把我惊醒,地震了!等我反应过来,一切已经结束了。轻微的地震,电台里也没说,不过再联系上贺兰山的大雨,这运气有时也是追身而至啊!乘东方航空的飞机回北京,服务比国航的强多了。一切回到正常。

第[1]页 
更多精彩资讯
·西夏简史
·同心清真大寺
·贺兰山:骏马飞驰
·镇北堡的风景
·贺兰口岩画:远古的诵祷回声
·宁夏游记攻略:银川一行
·宁夏游记攻略:5.1银川休闲游
·宁夏游记攻略:四驱越野
·宁夏游记攻略:走--山玩冰去
·宁夏游记攻略:与古冰川面对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hot | 互利合作hot | 诚聘兼职new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欢迎全国各地景区、游乐园、度假村、农家乐、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加盟成为本站合作伙伴! >>点击详情
Copyright © 2003 - 2010 中国旅游网 www.51ya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29827号]